请稍候...关闭

十國千嬌

西風緊

歷史軍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

十國千嬌 by 西風緊

2025-3-10 21:00

  甘州回鶻、阿柴、吐蕃諸部甚至西面黨項諸部都積極響應,或部族首領親自前往靈州,或派重要的人前來……中原皇帝親自到西北來,諸部還是很重視的,大唐雖然衰落、滅亡了很多年,但以前在西部的影響力仍舊余留;人們至少認為中原那邊很大、人很多!
  唯有定難軍節度使尚未響應,而他們又是這壹帶實力最強的勢力。
  郭紹等來的卻是先期使者派人回來的壹個稟報:在夏州看到了契丹人!
  行營裏諸臣聽到消息,都十分擔憂。郭紹想了很久,認為還有機會,立刻派盧多遜親自沿路前去。
  半個月之後,郭紹已經到達靈州,在朔方節鎮內設下行宮,但壹直沒有露面。他在等待,等待著夏州那邊的態度。
  ……有了前期使團從西面探出的通路,盧多遜不久後趕到了夏州。
  李彜殷聽說第二次來的是內閣大臣……經詢問,所謂內閣大臣,便是經常在皇帝身邊出謀劃策,作為宰相預選人員的重要人物。很快就接見了盧多遜。
  雖然習俗禮儀不同,但氣氛有相通之處,盧多遜也感受到了夏州官吏對自己的重視和尊重。
  他也不謙虛,對黨項官吏說自己是此次西巡大軍的副使,僅次於樞密院大臣之下。
  不料李彜殷竟用流暢的漢話說道:“若族人有怠慢之處,還望盧使君海涵。”
  盧多遜忙高興道:“原來西平王尚未忘記故土話語!”
  “哦?”李彜殷詫異地望著他。
  盧多遜道:“陛下聽大臣說,拓跋氏是李陵(北魏)之後,大唐時實為恢復原姓,言夏州人比西北各族都要親近壹些。”
  李彜殷聽罷回顧左右,並未反駁。
  盧多遜看在眼裏,情知這種說法不會對李彜殷造成什麽困擾……拓跋氏不可能因為這麽壹句話就讓黨項人覺得他們變成了漢兒。而這麽說,卻能讓李彜殷多少感覺到大周朝廷的善意。
  果然李彜殷回應道:“此前本王已得知天子西巡,只因路遠尚未來得及派人動身。”
  盧多遜道:“陛下這回西巡,旨在與各族化解誤會,避免邊陲枉生事端,讓諸部百姓安居樂業。想讓各族派人入駐東京,以便及時相商諸事;在朔方開互市,與西北各部互通有無。”
  李彜殷拜道:“今上仁厚,族人莫不感懷。”
  盧多遜又道:“河西黨項諸部已經派人到靈州了,上書官家撤換朔方節度使馮繼業,官家也想與西平王商量這事。”
  李彜殷的目光立刻亮了幾分:“今上真要換掉馮家?”
  盧多遜不動聲色道:“若是西北諸部誠心以茶馬玉帛代替幹戈,壹切都可以商議的。”
  李彜殷卻沒有再提這事兒,與盧多遜客套了壹番,便暫且結束了這次見面。
  ……實際上李彜殷及整個夏州黨項貴族都對馮繼業那廝十分關註。
  定難軍的甲胄刀劍在西北非常精良,得益於鄯州(青海)那邊黨項部落輸送上等好鐵。那馮繼業以靈州平原為據點,長期對西面黨項部落燒殺劫掠,阻斷道路,嚴重妨礙了定難軍的軍備原料。
  但是李彜殷又不敢出兵攻打靈州,靈州是大周設的方鎮,壹旦用兵,不就是和大周朝廷撕破臉開戰,與反叛起兵有何不同?
  這事兒壹直叫李彜殷等人十分頭痛。若是大周朝廷能把靈州的節度使換壹個溫和的,改善壹下關系,對定難軍大有裨益。
  李彜殷當即召集皇室親戚、各部貴族商議。
  因不久前見過契丹人,契丹人提醒黨項,周國和大遼的事壹旦緩和,就會騰出手對付夏州地區;這些年定難軍著實十分獨立,就差壹個名分……於是有貴族認為應該聯盟契丹,提早防備中原。
  壹個貴族便直言不諱道:“所謂茶馬互市,周國就是想要戰馬。若是答應他們,漢兒將來會有更多的戰馬來對付咱們。”
  沒藏氏的首領卻道:“就算咱們定難軍不加入互市,周國也能從河西、西域等地換取戰馬。”
  剛才那人道:“咱們什麽都不缺,卻要損失戰馬。中原的茶葉雖好,卻對增強夏州軍力毫無用處。”
  沒藏道:“周軍這幾年有壹種盔甲卻是不錯,據說與大唐時的明光甲壹般。倒是可以試試用戰馬換盔甲。”
  “咱們定難軍的盔甲也不差,只要把那馮繼業給宰了,何必去換?”
  沒藏道:“那還得和周國商談。”
  他說罷對李彜殷執禮,進言道:“北有遼人和兇悍的達袒諸部,南有中原皇朝,我黨項人僅存夏州等五州之地容身,王上為族人長久之計,萬望慎重;周國此時武力日盛,敢與遼國正面角逐,常處於攻勢,切不可輕易與之為敵。”
  李彜殷點頭稱是。他內心也認為黨項立國壯大的時機還不到,大勢不太好。
  其實這些年定難軍不斷壯大,已不受中原節制,但只要名義上朝奉中原,中原也厚恩封賞。實在不必要鋌而走險。
  李彜殷壹面琢磨,壹面伸手摸著自己的鬢發和臉頰,入手處的皺紋溝壑提醒他,歲數不饒人了。心中的大業抱負,恐怕得交給子孫後代去完成了。
  現在,若能為後人留下比較寬松的形勢、養精蓄銳的機遇。便是力所能及的事兒了。
  他不禁看向站在下首的兒子李光睿。
  李彜殷終於開口道:“契丹人不過是信口雌黃,大周皇帝此番西巡並非要動幹戈,不然河東那邊應該有動靜。本王觀之,皇帝對定難軍還是頗有誠心。可派人前去靈州覲見議事。”
  沒藏道:“可提出互市換盔甲、撤換靈州節度使馮繼業這兩個條件,然後咱們答應朝貢戰馬,和睦來往……通常朝廷也會回贈價值更多的貨物。”
  壹個貴族道:“我們不要茶葉,要盔甲,會引起大周的猜忌。”
  沒藏不以為然道:“黨項四面都是威脅,我們何必掩飾尚武之風?周人實在要猜忌,也無辦法。”
  李彜殷不置可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