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與名第壹百零二章 削藩兩難
大明王侯 by 賊眉鼠眼
2018-8-3 13:43
皇宮昭仁殿,單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瓦,殿前抱廈三間,由於朱元璋頗喜長房長孫女江都郡主,故將昭仁殿作為江都郡主的寢宮,緊鄰西側的乾清宮,以便江都郡主時常請安問候,慰藉老懷。
昭仁殿外,樓閣殿宇錯落,殿外東側有壹個山水池塘,池塘被假山環繞,自成院落,頗具農家閑趣,江都郡主自幼好靜,不慣與旁人接觸,朱元璋疼愛之下,便依她所請,將昭仁殿建成皇宮中比較另類的獨立院子。
此刻,江都郡主正神情落寞的坐在池塘邊的涼亭內,俏目癡癡的凝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發著呆不知在想什麽。
春來百花開,正是萬物蘇醒,煥發生機之時,可為何尊貴如郡主者,卻猶帶幾分春閨幽怨?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對壹個已開情竇的女子來說,深宮寂寞便是她最大的敵人。
原本無奈的習慣了這樣的日子,江都郡主是個文靜溫婉的女子,從出生到現在,幾乎沒做過出格的事,朱元璋對朱家子女嚴格的家教也不容許她有什麽離經叛道的舉動,她就像壹只溫順無害的小綿羊,默默的接受命運的擺布,自小讀詩書,調素琴,學女紅,默默的等著皇祖父給她定下出嫁的日子,然後穿上鳳冠霞帔,按皇家的禮儀,下嫁給長興侯耿炳文的兒子耿璿,然後相夫教子,無風無浪的過完此生。
壹切都是那麽的順理成章,女人世世代代不就是這麽過來的麽?
可是……陳鶯兒的壹番話,卻如打開了壹個潘多拉魔盒,盒子裏的魔鬼從裏面跳了出來,頃刻間便將她的心房占據,壹種莫可名狀的瘋魔念頭不可抑止的在心中萌芽,滋長……
我已碰了他的……那裏,我的婦德已經被汙。怎能再嫁耿璿?這世上我唯壹能嫁的,恐怕只有那個蕭凡了吧?
蕭凡……是個怎樣的人呢?
想到武英殿前,那個年輕男子臉上儒雅淡然的微笑,翩翩君子般的風度,還有那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的神態,讓人忍不住打心底裏感到溫暖舒服,芳心怦然跳動,想到這裏,江都郡主俏臉愈發紅艷欲滴,霞染雙頰。
聽說……他還未娶夫人,那麽我與他有沒有可能……
江都郡主幽幽嘆了口氣,隨手摘下身旁壹株桃樹上的壹朵盛開的桃花,她咬了咬下唇,文靜的目光中忽然多了幾分羞色,黑亮的眸子頗帶幾許心虛的瞄了瞄四周,確定周圍無人後,便小心翼翼的用纖指將手中桃花的粉色花瓣兒壹片壹片的摘下,小嘴低不可聞的喃喃念道:“去,不去,去,不去……”
最後壹片花瓣摘完,結果是:不去。
江都郡主楞了壹下,接著小臉壹垮,俏容頓時變得無比失望。
女人耍賴是天生的,不但跟別人耍賴,跟自己也可以耍賴的,溫婉如郡主者也不例外。
江都郡主再次咬著下唇,瓊鼻輕哼,自言自語道:“剛才不算,再來壹次。”
說罷她仿佛對自己的耍賴行為也感到不好意思,於是掩嘴低低笑了兩聲,然後便又摘下壹朵桃花,開始默念:“去,不去,去,不去……”
結果揭曉,還是不去。
江都郡主氣惱的將手中的殘瓣狠狠往池塘壹扔,然後簌的壹下站起身,哼道:“為何不能去?鶯兒說過,女人的幸福,自己也能爭壹爭的!我偏去不可!再說……哼!再說我是去看皇弟,與他何幹?我……只是順便問問皇弟他手下的臣子為人品性如何,做姐姐的關心壹下皇弟,不行麽?”
壹番自欺欺人的解釋過後,江都郡主銀牙壹咬,終於下了定了決心。
“墨玉,墨玉!死妮子,又跑哪兒去了?”
“郡主殿下,奴婢在。”侍女墨玉自花間輕俏轉出。襝衽禮道。
江都郡主俏臉已恢復了文靜的模樣,清冷道:“去,準備車馬鸞駕,我要去東宮……看看皇弟。”
“是。”
波光粼粼的池塘,數片粉色的桃花瓣兒隨著微漪徐徐輕曳,池水桃花相映紅……
※※※
東宮偏殿。
朱允炆穿著壹身明黃便服,正在等著蕭凡。
朱元璋決定暫緩削藩之議,這讓朱允炆有些不安,他怕削藩從此擱置下來,待到朱元璋百年之後,這個問題若由他去解決,可就比現在麻煩了百倍千倍。
朱元璋是諸王的父皇,他有這個魄力壹紙令下,諸王俱從。
可他朱允炆即位後算什麽?他只是諸王的侄子而已,有什麽底氣給皇叔們下命令?皇叔們會聽他的嗎?皇祖父若龍禦歸天,諸王們兵強馬壯,各鎮四方,很難保證他們會真心奉他為主,特別是前些日子燕王朱棣在禦花園內對他如此不敬之後,朱允炆對藩王的警惕更高了。
削藩!壹定要削藩!藩王弊病太大,必須要盡快解決它,不然將來他若為帝,必將處處受制。屆時君不君,臣不臣,皇家威嚴恐盡喪他手,臣子諸侯皆可欺他,他這皇帝還怎麽當下去?
遠遠的,蕭凡的身影出現,神態恬然的在偏殿外的花間閑庭信步,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黑亮的眸子正笑意盎然的瞧著朱允炆。
朱允炆神色壹喜,顧不得等蕭凡進殿,反而自己嗖的壹下躥了出去。壹把拉住蕭凡的走便往外走。
“蕭侍讀,走,陪我進宮見皇祖父……”
“殿下,沒事進宮幹嘛?”
朱允炆急得跺腳道:“還能幹嘛?勸皇祖父下定決心削藩呀!妳昨天說得很對,削藩不難,難的是皇祖父能否下得了這個決心,咱們壹塊兒去勸他……”
蕭凡手壹掙,搖頭道:“要去妳去,我不去……”
“為什麽?”朱允炆愕然問道。
“時機未到,去了也是白去。”
“時機怎麽未到?如今諸王皆在京師,只消皇祖父壹句話,令諸王不準離京,自行撤銷各自藩地,不就可以了麽?他們人在京師,無兵馬隨侍左右,誰敢不從?這分明就是最好的時機呀!”
“我說的時機不是指藩王,而是指陛下現在下不了決心。”
朱允炆急道:“咱們去勸勸皇祖父,他不就可以下決心了麽?”
蕭凡搖頭道:“妳覺得陛下是那種隨隨便便就能勸得動的人嗎?”
朱允炆氣道:“不試試怎麽知道?妳……妳是我的朋友,又是東宮侍讀,妳心都不向著我,太不夠意思了!”
蕭凡也漸漸失去了耐心,皺眉道:“妳這說的什麽話?我不向著妳向著誰?現在的問題是,咱們誰都勸不了陛下,多說反而會令陛下心生反感,妳有必要把事情越搞越糟嗎?”
“我是皇祖父的孫兒,他怎會對我心生反感?說來說去妳就是不願幫我……”
“諸王還是陛下的兒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妳叫陛下怎麽做?”蕭凡壓著火氣道。
“我不管!我是最受皇祖父疼愛的,他肯定會偏著我,咱們壹勸他就下決心了……”
“妳……”蕭凡不由氣結,這家夥怎麽跟個任性的孩子似的?壹點道理都不講。
“啪!”
熟悉的力劈華山在朱允炆腦門頂拍落。
朱允炆捂著額頭,眼睛眨巴兩下,淚水在眼眶打轉轉。
“挨打的滋味兒熟悉麽?”蕭凡出了氣,和顏悅色多了。
朱允炆委屈的瞧著他,抿著嘴點點頭。
“現在咱們可以冷靜的坐下來說道說道了?”
朱允炆含淚點頭。
蕭凡欣慰的笑了:“這就對了,舉凡天下大小事情,都脫不了壹個‘理’字。有什麽事不能好好商量呢?咱們要以理服人嘛。”
朱允炆癟著嘴,抹著淚,委屈的將蕭凡領進了偏殿。
“知道要以理服人,那妳還打我……”
“臣嘴笨,講道理講得很煩,就喜歡動手。”
“……下次不許打人啊!”
“……聽話就不打。”
“……”
※※※
偏殿內。
宦官奉上清茗後,悄然退下。
蕭凡左右四顧,道:“妳急著進宮勸陛下,該不會是黃先生攛掇妳的吧?”
朱允炆翻了翻白眼,道:“什麽叫黃先生攛掇?我自己就沒主見麽?人是會長大的,長大後當然可以自己拿主意了……”
蕭凡笑道:“壹拿主意就風風火火上趕著往宮裏跑,我以前怎麽看不出妳是這種急性子呀?嘿嘿,妳別瞞我,我知道黃先生就躲在這兒……”
說著蕭凡站起身,在偏殿內四下尋找起來,嘴裏大聲道:“黃先生,出來吧,妳別躲了,世上有先生躲學生的道理嗎……”
朱允炆氣得跺腳道:“妳怎麽老不信我呢?”
蕭凡沒理他,猶自四下搜索,搜到後來,連殿內的桌子,椅子都不放過,找了壹大圈兒,還是沒發現黃子澄的蹤影。
朱允炆冷眼看著他,道:“這下死心了吧?黃先生乃當世大儒,怎會跟學生玩這種躲起來不見人的把戲?”
蕭凡點了點頭,終於放棄了尋找:“好吧,我相信了,妳是個有主見的人,不會被別人當槍使……”
朱允炆得到蕭凡的肯定,頓時眉開眼笑。
接著,蕭凡忽然伸手端過身旁桌上的茶盞兒,揭開杯蓋後,壹臉肅然的朝冒著熱氣的杯子大喊道:“黃先生!別躲!我看見妳了,妳就躲在這杯子裏,出來吧!小心淹死!”
朱允炆臉黑,擦汗:“……”
※※※
笑鬧壹番後,二人恢復了正經。
朱允炆壹臉疑惑道:“蕭侍讀,妳所說的時機,到底是什麽意思?”
蕭凡道:“我覺得陛下可能不想削藩,至少不願他的治下削藩。”
朱允炆驚訝道:“為什麽?皇祖父現在已知道藩王之策的種種弊端,怎麽還不願削藩?”
蕭凡笑道:“削藩之事,事關大明社稷國祚,沒妳想象中那麽簡單的。”
“此話怎講?”
“藩王代天子守牧天下各地邊境,掌壹地之兵政大權,集兵權政權於壹身,可以說是藩地裏最高的統治者,陛下當初為何要給藩王如此大的權力?”
朱允炆想了想,道:“為了更徹底的掌握天下,仿漢高祖劉邦,以藩任來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蕭凡點頭道:“不錯,與歷朝帝王不壹樣的是,陛下起事之前,並非豪門望族,並非門閥世家,他起於草莽江湖,沒有廣袤的人脈,沒有堅實的家族基礎,更沒有影響深遠的各門閥盤根錯節的支持,打下江山之後,若要他對那些靠讀書出頭,出仕為官的臣子們產生信任,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特別是經過胡惟庸謀反壹事之後,他對臣子就更不放心了,可是偌大的國家,總需要幾個他信得過的人來幫他治理呀,雖說天下之事無論巨細,皆決於朝廷,皇帝至高無上不假,卻不可能憑他壹個人的精力打理這麽大的壹座江山,這個時候怎麽辦?天下的臣民中,誰最值得陛下信任?”
朱允炆眼睛壹亮,道:“當然是藩王,我的皇叔們,皇祖父的諸位兒子。”
蕭凡笑道:“對,藩王之策的推行,實因當時時勢所迫,除了朱家的子孫,陛下還能相信誰?只有將各地的軍政大權交到朱姓藩王手裏,然後陛下又以皇帝和父親的身份掌握和命令他們,陛下才會感到放心,這天下誰都有可能造反,但總不可能有兒子造父親反的道理,對吧?這便是藩王之策推行的必要性,在陛下春秋鼎盛之時,這個政策是正確的,不能說他做得不對。”
朱允炆默然半晌,道:“可是現在……”
蕭凡笑著接口道:“可是現在不行了,這世上沒有永遠行之有效的國策,國策的改變和廢立,皆決於當時天下的形勢,形勢變,則國策變,藩王之策也是這樣。如今陛下春秋已高,年漸老邁,說句犯忌的話,恐怕用不了幾年便會……所以,藩王之策的益處漸漸消退,而弊端已現端倪,它逐漸出現了隱憂,甚至會形成大患,於是,削藩便勢在必行了。”
“那妳為何說時機未道?”
蕭凡嘆道:“時機確實未到啊!殿下,削藩之事,恐怕真的只能等妳即位後,再緩緩圖之了。”
朱允炆遲疑道:“是……皇祖父不願傷了與諸皇叔的父子感情,所以猶豫不決麽?”
蕭凡搖頭道:“不願傷了父子感情是壹方面,但陛下是個很冷靜很理智的人,他所思者,不僅僅於此。我問妳,藩王若被削除,妳讓陛下如何安排他們?”
朱允炆脫口道:“當然是令他們解除兵政大權,舉家回京師居住……”
蕭凡盯著他,淡淡道:“那藩王原來的封地怎麽辦?交給誰來治理?藩王有不臣的可能,那些外姓臣子豈不是更有可能?歷朝歷代臣子奪皇帝的權,廢帝自尊九五,他們是怎麽做的?三國時的董卓,曹操,唐時李淵太原起兵,宋時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他們怎敢如此大膽妄為?”
朱允炆眼睛都直了,半晌垂頭喪氣道:“他們當然是手握重兵,趁帝弱臣強,起而篡位……”
“有歷朝這麽多逆臣擁兵篡位的先例,妳覺得陛下會放心讓外姓臣子掌握兵權政權麽?”
朱允炆黯然搖頭。
“所以,陛下不願削藩,實是因為他更不放心外姓臣子,說句不好聽但很現實的話,妳將來若當不好這皇帝,被妳的某位皇叔篡了位,可是至少可以保證這座江山還是姓朱,說來說去,這仍是朱明天下,但是若被外姓臣子篡了位,朱明天下何在?陛下辛苦打下這座江山,肯定不想看到大明只是個短命的王朝,所以,他不願削藩,是有他的深意的……”
朱允炆渾身壹震,擡頭望向蕭凡,愕然道:“妳是說……”
蕭凡擡手壹攔:“不可說……”
看著朱允炆深思的模樣,蕭凡悠悠道:“陛下如今陷於兩難之境,藩王之策的弊端固然明顯,但削藩之後,外臣掌握各地軍政大權,其弊病更加嚴重,妳若是陛下,能怎麽做?”
“我……”朱允炆張口結舌。
“陛下其實是希望妳將來即位之後,再慢慢找個好的辦法,穩妥而溫和的把這件事情解決,藩王的野心跟實力有關,有了實力,他們的野心便會膨脹,實力弱了,他們自然便老老實實,所以,妳將來要做的,便是削弱他們的實力,比如說,燕王將來實力大了,必然會有異心,肯定有所謀劃,不可能安安分分做他的藩王,妳試想壹下,如果他有能力篡位,卻最終未篡,結果會怎樣?”
會怎樣?朱允炆絞盡腦汁思考,能篡而未篡,結果自然是……被朝廷削弱?或是……中途早薨?或是……自立壹國?
“結果會怎樣?”朱允炆忍不住問道。
蕭凡看了看壹臉茫然的朱允炆,氣定神閑的道:“……結果會被其他的藩王鄙視。”
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