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87章 吳太祖文皇帝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慶忌想了壹下,便道:“寡人駕崩後,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議。尊號、謚號、廟號,皆可加於寡人。”
  “大王聖明!”
  群臣山呼道。
  評價壹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只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謚號來進行概括。
  壹般來說,帝王將相都有謚號,天子還有廟號。
  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謚號和廟號聯系在壹起。
  唐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謚號,乾隆就是年號。
  壹般最早的皇帝謚號用得多,後來廟號多,明清則往往年號更深入人心。
  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謚,惠帝都是平庸的。
  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麽能力的,質帝、沖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謚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
  厲、靈、煬都是惡謚,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些同情的意味,壹般用作朝代中後期君主,如明末崇禎皇帝追謚為思宗。
  政變中被推翻的稱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謚號),亡國君主稱末帝。
  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謚號是大帝,這是絕無僅有的。
  慶忌作為開創者,第壹位皇帝,尊號是“始皇帝”,壹般可稱之為“吳始皇”。
  謚號、廟號的話,慶忌都為自己想好了。
  祖有功,宗有德。
  慶忌日後可為“吳文帝”,這是最高級別的謚號了。
  而按照周禮,天子七廟,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廟號就壹代壹代都保留著,沒有廟號的。
  到了壹定時間就“親盡宜毀”,不再保留他的廟,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別的廟裏。
  慶忌開創大壹統的吳朝,功蓋千古,廟號可為“太祖”。
  全稱:吳太祖文皇帝,又名“始皇帝”、“吳始皇”。
  至於年號,慶忌並不在意。
  他繼位吳王的那壹年,就是“始皇元年”。
  這時,太宰文種手持牙笏出列道:“大王,為禦極大典,也為制定我大吳的禮樂風尚,臣以為,大王理應今早確立大吳之圖騰!”
  圖騰?
  慶忌想起來,的確是有這麽壹回事的。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商族的圖騰是“玄鳥”。
  秦人崛起於犬丘、渭水,有水德,於是以“龍”為圖騰。
  楚人信奉的是九頭鳥,大概是朱雀、鳳凰這種飛禽為圖騰。
  輪到吳國的話,圖騰還是頗為復雜的。
  從慶忌專屬的吳王大纛之上,就可見壹斑。
  “大王,我吳國自泰伯立國以來,圖騰之制頗雜,有龍、鳳、玄鳥、玄武等等,不勝枚舉。然,吳國大壹統,理應確立壹個屬於吳人的圖騰!”
  文種想了壹下,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臣以為,吳承周制,又有所不同。周氏族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與元妃姜嫄的兒子後稷。”
  “後稷為兒童時,好種樹麻、菽。”
  “成人後,有相地之宜,善種谷物稼穡,教民耕種。堯聽說,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乃封於邰,當時後稷的圖騰是‘玄武’。”
  “周文王之時,鳳鳴岐山。百鳥之王鳳凰是周室的圖騰聖鳥,是欣喜、祥湍、安寧和高貴的象征,自周文王以來,鳳凰被周人祟拜為神奇的吉祥鳥。”
  “而我吳國先祖泰伯,以朱雀、鳳凰為圖騰,民間部族也有熊、蛇、玄鳥、龍等飛禽走獸為圖騰。”
  “南方尚飛禽,北方尚走獸。吳國起於東南,按典制,大王可以鳳凰作為我大吳的圖騰!”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
  相信他們有壹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
  在原始人的眼裏,圖騰實際是壹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圖騰作為崇拜對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於它所體現的血緣關系。
  圖騰崇拜的意義也就在於確認氏族成員在血緣上的統壹性……
  鳳凰嗎?
  鳳凰是壹種尊貴的聖鳥,以鳳凰為吳朝的圖騰,慶忌並不介意。
  “大王,臣以為不妥!”
  孔丘第壹時間站出來反駁,道:“我大吳是新朝初立,萬象更新,怎能跟周朝使用壹樣的圖騰?”
  “我吳朝的圖騰,不是壹家壹族之圖騰,而是天下人的圖騰。”
  “所謂圖騰者,乃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追根溯源,臣以為,龍更適合作為我大吳的圖騰。”
  “龍,以蛇身為主體,接受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
  “意味著以蛇為圖騰的遠古華夏氏族部落,不斷戰勝並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斷合並其他圖騰逐漸演變為龍。”
  “古書記載,‘鯀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與‘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兩個神話,證明龍是夏人的圖騰,鳳是殷人的圖騰。”
  “周朝有德,故而代殷商而得天下,延續了鳳,作為自己的圖騰。”
  頓了壹下,孔丘又引經據典,繼續向慶忌進言道:“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夫蒼龍七宿者,角、亢、氐、房、心、尾、箕。”
  “春天農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夜空中開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龍首——角宿。”
  “夏天作物生長,蒼龍七宿高懸於南方夜空;而到了秋日,莊稼豐收,蒼龍七宿也開始在西方下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七宿則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
  “四時交替,主宰天地萬物的,可不正是蒼龍嗎?”
  “在我華夏大地,其實信奉龍為圖騰者更多。”
  “而今,大王君臨天下,建立吳朝,何不順遂國人之心,以龍為圖騰?”
  “善。”
  慶忌決定,以“龍”作為吳國的圖騰,華夏的圖騰,並正式確立了。
  總的來說,龍、鳳皆是吳國信仰的圖騰,現在只是讓慶忌二選壹,做出壹個合適的選擇而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