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冠冕之禮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越國,王宮。
在壹座樸素而頗具典雅之氣的宮室中,壹名年不及二八的少女正在席地而坐,面對著銅鏡裏映現出的容顏,呆呆的發怔。
少女有著壹張堪稱絕代風華的臉蛋兒,配上青色的華美衣裳,端莊而不失嫵媚的氣質,相得益彰!
她的容貌,實屬世間罕見。
正所謂壹方水土,養壹方人!
越地盛產佳麗,少女的容顏,即便是放在不可計數的越國美女中,都是頂尖的存在。
她,正是越國的公主——季蔻!
“阿姊!”
宮室門口,忽而響起壹道稚嫩的叫喊聲。
人未到,聲先到!
只見是壹個穿著華貴衣裳,眉宇間頗顯英氣,不過八九歲大的小男孩,緩步而入宮室。
“鳩淺,妳怎麽來了?”
季蔻旋即拉住小男孩的手,為他整理壹下有些淩亂的衣領。
小男孩卻倔強的昂起頭,說道:“阿姊,我聽說妳即將嫁到吳國去,這事是否屬實?”
聞言,季蔻為之壹怔,隨即微微頷首,並不否認。
“阿姊,妳怎能嫁到吳國,嫁給吳王?”
名為鳩淺的小男孩忿忿不平的道:“父王不是常常教導我們,吳國乃是我大越國的仇敵,不共戴天,父王怎能忍心將阿姊嫁於吳人?”
“鳩淺,妳聽阿姊說,父王這麽做,壹定有他自己的苦衷……”
“苦衷?”
鳩淺氣鼓鼓的道:“他的苦衷,便是賣女求榮?將阿姊妳往火坑裏推嗎?”
“鳩淺,住口!”
季蔻的黛眉壹蹙,嬌叱壹聲道:“我不許妳如此說父王。越吳聯姻,乃兩國之間的大事,鳩淺妳壹介孺子,又怎會懂得其中真意?”
“阿姊,都已經到了這種時候,妳還在為父王說好話?”
季蔻搖搖頭,壹雙纖纖玉手,隨即搭在鳩淺的雙肩之上,幽幽的嘆了口氣道:“鳩淺,妳要明白,有時候生於君王之家,王族中人,總有太多太多的無奈。”
“聯姻之事,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
“這若是放在以往,似阿姊我這般的越國公主,多半只能嫁給朝中的卿大夫,或者某個山越附庸部族的酋長!”
“現在,我能嫁給吳王,那個高高在上,被稱之為吳國第壹勇士的男人,成為他的王後,阿姊已經心滿意足。”
季蔻對鳩淺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古往今來,如季蔻身為壹國公主的女子,大多淪為政zhi的犧牲品,被派到他國進行聯姻,跟壹個自己素未謀面的男人成親,共度壹生。
越國地處偏遠,又隔著壹個偌大的吳國,並不與中原列國有多少聯系,不知道天下大勢!
但,這並不代表,越國王族不存在政治聯姻。
在季蔻之前,每壹名越國公主,不是嫁給某個附庸部族的酋長,就是下嫁到卿大夫之家。
她們幸福與否,季蔻不得而知。
蓋因她們並無選擇的權力!
慶忌,號稱吳國第壹勇士,現在貴為吳王,年紀輕輕,戰績彪炳,甚至於遠在會稽的季蔻,都曾經聽說過慶忌的事跡。
據聞慶忌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手撕虎豹,力敵千鈞,其父吳王僚被殺,慶忌還能逃亡衛國,厲兵秣馬,最終殺回吳都,驅逐公子光,重新奪回王位!
這在季蔻看來,慶忌的事跡都是充滿著傳奇性的。
能有這般事跡的吳王慶忌,也定然是英明神武的壹代君王!
季蔻可以嫁給慶忌,成為他的王後,的確幸甚至哉。
“嗚嗚嗚,阿姊,這壹去,妳我姊弟倆何時方可再相見?”
鳩淺忍不住內心的悲痛之情,撲在季蔻的身上嚎啕大哭起來,壹時間淚流滿面。
季蔻只能嘆了口氣,撫摸著年幼弟弟的臉頰,說道:“鳩淺,或許妳我姊弟二人,終生不得再次相聚……”
“然,切勿悲憫,今後阿姊不在妳身邊,鳩淺妳定要多聽從父王的教誨,專心學業,莫要自誤。”
“阿姊!”
鳩淺的哭聲,越發的嘹亮起來,充斥在整個宮室當中。
值得壹提的是,鳩淺只是這個小男孩的本名,他日後真正的名字,是為勾踐!
那個在歷史上留下過濃重壹筆,將茍道發揮到極致的越王勾踐!
……
冬,十月初。
吳都城內內外外,正在舉行壹場盛大的冠冕之禮!
“嗚,嗚,嗚,嗚——”
高亢而又倍顯激昂的號角聲,在吳王宮的宮門口吹響。
穿著緋紅色戰衣,膀大腰圓的吳國宿衛,分列兩側,兩人壹支號角,壹個人扛著,壹個人吹奏!
附近更是站立著數以百計的吳軍銳士,他們五步壹崗,十步壹哨,目視前方,身上盡皆散發著壹種剽悍的氣息。
在氣沖雲霄的號角聲中,穿著壹身冕服的吳王慶忌,亦步亦趨的走向屬於自己的六禦王車,然後在壹眾公卿大夫,精銳甲士的簇擁開道之下,朝著相湖之畔而去!
經過大街小巷的時候,兩側的黎庶都在翹首以盼,踮著腳尖,想壹睹慶忌的風采。
慶忌則是顯得親和力十足的,面帶微笑,朝著沿途的百姓招手。
“大王萬年!大吳萬年!”
“大王萬年!”
好似後世的追星族壹般,吳國的百姓對於慶忌十分擁戴,紛紛高呼“大王萬年”,差點沒有大禮參拜。
就這樣,慶忌在臣民的前呼後擁之下,來到相湖之畔。
此處,已經早早地建造起壹座高高在上的四方臺!
四方臺之上,放置著壹尊重逾千斤的青銅大鼎。
大鼎中放置著松脂、硝石、幹柴等等易燃物,混雜在壹起焚燒。
在漫天的火光中,壹股濃濃的黑煙滾滾升起,遮蔽住了萬裏無雲的天穹!
而四方臺的每壹級臺階上,都站立著壹名披堅執銳,身材魁梧,手執方天畫戟的宿衛。
他們掐著腰,單手執戟,神情嚴肅,眼神淡漠,宛如門神壹般。
四方臺周圍,更是有不少的黎庶聞訊而至,上萬人熙熙攘攘,將這片偌大的空地,硬是擠得水泄不通。
若非有不少的士卒在現場維持秩序,恐怕這亂糟糟的人群,少不得要出現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