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49章 秦楚三代聯姻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慶忌猜測,歷史上的吳軍在攻破郢都城後大開殺戒,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
  極有可能是長途奔襲的吳軍,後勤保障工作不到位,然後吳王闔閭這才下令就地取糧,並對於士卒在郢都燒殺搶掠的事情視而不見。
  這樣壹來,無疑會引起公憤。
  吳楚兩國之間,本來就是世仇,闔閭再這麽做,豈不是加劇了吳人與楚人之間的仇恨?
  世仇不會輕易化解,卻能遺忘於時間。
  當兩個國家的黎庶彼此融合,不分彼此的時候,這種仇恨就會完全消失。
  “二三子,還有壹事。寡人獲悉申包胥在戰前,便已經入秦求援,卿等以為,秦國之援兵,可至否?”
  慶忌瞇著眼睛問道。
  “大王,臣以為秦人多半不會出兵救楚。”
  伯噽搖搖頭道:“眼下楚國只是都城被破,近壹半的疆土淪陷,而楚王出逃,楚軍的主力仍在,是故形勢還未到萬分危急的時刻,秦人何以出兵救楚?”
  “……”
  國都都被攻破,壹半的城邑土地都淪陷,還不是萬分危急?
  慶忌認為,伯噽是有些理所當然了。
  秦楚兩國的關系,在這個時候可謂是頗為緊密相連的。
  當年在楚莊王的時候,戎蠻、蹼諸族叛亂,庸人是主力軍,楚人幾欲遷都以避其鋒。
  在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楚莊王得到了秦人與巴人的協助,滅掉了庸國。
  從此楚的西南邊塞大大鞏,莊王北上爭霸的最大隱患解除了!
  滅庸對楚有極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
  從此楚國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北上跟晉國爭霸。
  而秦康公出兵助楚滅庸,表達了秦國願與楚國結成牢固的政治軍事同盟的決心,對秦楚關系更具有深遠影響。
  當年秦康公援楚滅庸,不僅有利於秦國向東南伸展力量,大大改善了秦國的戰略地位,同時在壹定程度上左右著楚晉爭霸的局勢。
  於是,之後楚成王與秦穆公就結為姻親,開始秦楚第壹次聯姻。
  其後楚共王又娶秦景公之妹秦贏為夫人。
  秦贏來嫁之後,楚司馬子庚為了夫人回娘家省親,特地到秦國聘問,是合於禮的。
  楚平王的王後,昭王之母贏氏也是秦女(孟嬴)。
  所以,迄今為止,秦楚兩國已經聯姻三代人。
  但就慶忌知道的,之後的秦楚更是十幾代人都在聯姻!
  近親?
  不壹定。
  實在不行,就用宗室女嫁過去,譬如歷史上著名的宣太後、華陽太後等等,都是楚女。
  秦楚兩國從春秋時期到戰國末年,可謂是壹直在相愛相殺。
  不過,在這個時候,這兩個國家的關系十分親密。
  慶忌記得現在在位的秦君是秦哀公,孟嬴的父親。
  “若秦人當真出兵救楚,則當何如?”
  慶忌皺眉道。
  “大王,不論秦人是否出兵,現在當務之急,還是應盡快尋找楚人的主力決戰,徹底瓦解楚軍!”
  孫武朝著慶忌作揖道。
  “善!”
  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其實,現在這所謂的楚軍主力,只有幾萬人,已經根本不成氣候。
  試問,在國都被迫,君王出逃且生死未蔔的情況下,壹群散兵遊勇,豈能有多少戰力?
  換言之,即便秦人出兵,以逸待勞的吳軍是根本不必畏懼的。
  這要是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軍很可怕,但這是春秋時代!
  別的不說,在武器裝備上,秦軍差了吳軍不止壹點半點。
  ……
  秦國都城,雍。
  “秦伯!求求妳出兵救救楚國!”
  整體玄色格調,大氣磅礴的大殿門口,申包胥跪在地上,老淚縱橫,無助的哭泣著。
  申包胥入秦兩個月,但終究沒能求得秦人出兵。
  壹提起出兵救楚的事情,秦伯嬴籍總是左右顧言它,推脫北方的戰事頻發,秦軍抽不開身。
  但,申包胥知道這是推諉之詞。
  所以申包胥就死乞白賴的留在雍城,得不到秦人的出兵就不打算離開。
  不曾想,做日忽然接到郢都城破,楚王生死未蔔的消息,這對於申包胥而言,無異於是晴天霹靂。
  所以申包胥為求得秦國出兵救楚,只能跪在秦人的議政殿外,大聲哭訴。
  此時,秦伯嬴籍正坐在陛臺之上,跟壹眾公卿大夫商議國事,聽見外邊的申包胥哭得如此淒慘,不禁眉頭壹皺。
  有些心煩意亂!
  “二三子,汝等以為,我秦國是否當出兵救楚耶?”
  嬴籍將目光放在群臣的身上。
  群臣都為之面面相覷,不多時,上大夫子虎出列道:“君上,臣以為,吳國不過是方興未艾之國,而楚國稱霸於南方久矣,今番吳軍雖破郢都,奪去楚國大片城邑土地,卻不見得真能滅楚。”
  “子虎,妳是讓寡人作壁上觀?”
  “不錯。”
  子虎沈吟道:“君上,我秦國自穆公以來,國勢便壹蹶不振,東有強晉,使我秦兵不得出關,南有霸楚,秦國不可爭鋒。”
  “如此,我秦國只能向西面開疆拓土,以求強存,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出關逐鹿中原。”
  “此番若出兵救楚,秦國無利可圖,還會招惹上吳國這壹強敵,實在不該。”
  聽到這話,嬴籍瞇著眼睛,不置可否。
  另壹位上大夫子蒲則是站出來作揖道:“君上,臣以為子虎所言,有失偏頗。”
  “秦楚聯姻三代人,壹直相安無事,關系緊密,今楚王之母,更是君上之女也。吳國此番若能成功滅楚,必會取代楚國,壹舉成為南方的霸主大國。”
  “然,吳人究竟所圖者何,我秦國不得而知。”
  “若吳國有北上稱霸之誌還好,如果其畏懼晉人之威勢,虛與委蛇,則晉人沒有後顧之憂,難免西顧……”
  聞言,嬴籍更是不禁眉頭緊鎖。
  子虎與子蒲所言,在嬴籍看來都不無道理。
  出兵救楚,對於秦國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會遭到吳國的報復,招惹上壹個了不得的敵人。
  但是坐視楚國被吳國吞並而不管,這又不符合秦國壹向主張的聯楚制晉的國策。
  萬壹吳國在吞並楚國之後不作為,仍舊是充當晉國的馬前卒,秦國豈不是危險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