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77章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新王宮之事,不必急於壹時。”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大工令幹將的身上,緩聲道:“幹將,寡人要妳在金陵附近,選壹塊風水寶地,建立壹座陵園,烈士陵園!”
  “陵園建成後,可使這些年來陣亡將士的骨殖、衣冠,或是靈位等埋葬其中。另外……再立壹塊石碑,寡人可以手書!”
  “臣,謹遵王命!”
  幹將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他這個大工令,可謂是壹直都沒有能閑著的。
  上壹個工程還沒有完成,慶忌便又交給他另壹個工程。
  如之奈何?
  可想而知的,這壹座烈士陵園,同樣是不小的工程……
  “還有,新王宮中,寡人要妳建造壹座史上第壹高臺,天下無雙,獨壹無二的高臺!”
  慶忌意味深長的說道:“此臺,當名喚‘淩煙閣’,以懸掛寡人這壹朝,所有功臣的畫像,以彰顯其功績,傳於後世!”
  “諾!”
  淩煙閣?
  聽到這話的公卿大夫們,都不禁兩眼放光,很是興奮。
  為人臣者,誰不想名垂史冊,流芳千古?
  慶忌設立淩煙閣的做法,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功臣們,跟自己壹起青史留名,為天下人傳唱。
  有識之士都已經知道這壹點。
  而在慶忌的心目中,有資格進入這座淩煙閣的功臣,少之又少。
  有壹定的名額限制!
  ……
  吳國此時的工程是不可勝數的。
  新吳王宮、烈士陵園、淩煙閣、嶺南新道,西南新道等等,參與其中的勞役,就已經超過三十萬人。
  而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難怪慶忌會打算從東南亞壹帶的島嶼上,抓捕那些土著,用他們作為勞役,幫助吳國修橋鋪路,完成各項工程。
  對於那些土著,累死累活的慶忌都不會放在心上。
  這本身就是壹種“骯臟”的事情,原始資本的積累……
  對於吳國大興土木的事情,最喜聞樂見的,莫過於楚國的君臣。
  楚人認為,大興土木是壹種亡國的預兆,所以不斷為吳國輸送木料,讓吳國更加積極的勞師動眾,搞出各項工程。
  殊不知這個事情,還正中慶忌的下懷!
  此時的慶忌,之所以要興建烈士陵園,以及設立淩煙閣,用意何在?
  慶忌只是想告誡自己,告誡吳國的臣民。
  吳國的戰爭極限,基本上已經觸底,不能再大動幹戈,動輒大戰了。
  此時的吳國,要做的應該是盡可能的恢復民生,與民生養!
  至於慶忌大興土木的各項工程,對於吳國而言很有必要,這可不是為了慶忌的驕奢淫逸而已。
  在慶忌準備安分守己,壹心發展民生的時候,晉國那邊的六卿,已經完成了對公族地盤的瓜分。
  六卿開始進壹步施加自己的影響力,準備讓晉國再次雄霸天下……
  而這壹切,慶忌只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並沒有任何的動作。
  他知道晉人壹定會將吳國視作大敵,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的那種。
  但是,敵不動,我不動。
  慶忌對於晉人在中原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任何的異動。
  然而,人的劣性根往往就在於,妳不反抗,別人就認為妳軟弱可欺!
  這不,時間進入吳王慶忌十四,即公元前500年的下半年。
  晉國為了六卿光復霸業,開始驅逐吳國在中原的勢力。
  去年,士鞅死去,荀躒執政。
  晉國現在的六卿是趙鞅、魏侈、韓不信等人,都已經完成了瓜分晉國公族地盤的戰事,將晉侯姬鑿的權力完全架空。
  在荀躒的領導下,晉軍先是兵臨周室的王畿之地,而後又悍然興師動眾,討伐鄭國。
  由於晉軍的強勢,田穰苴不得不率部退出洛邑王城,然後跟鄭地的範蠡,聯合鄭軍合兵壹處,壹起對抗聲勢浩大的晉軍。
  中原的形勢急轉直下,吳國應該何去何從?
  有鑒於此,中原的齊國、宋國、衛國、魯國都請吳國出面,幹涉鄭地的戰事。
  畢竟鄭國的宗主國是吳國,慶忌又怎能置若罔聞?
  要是慶忌真的不管不顧,只怕會讓鄭人心寒,讓自己的壹眾附庸國都為之心寒。
  這無疑,讓慶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壹方面是吳國不宜動輒大戰的國力,壹方面是關乎自己的威信。
  如之奈何?
  慶忌得到範蠡、田穰苴的戰報後,就將大司馬孫武、禦史大夫伍子胥、廷尉伯噽、太宰計然、大行令孔丘壹起傳召到滋德殿,商議對策。
  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慶忌這五個肱股之臣,都不禁陷入了沈思。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容不得絲毫的馬虎!
  萬壹有了閃失,包括慶忌在內,誰都擔待不起。
  經過壹番深思熟慮後,太宰計然首先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為,我吳國此時不應動輒大戰。”
  “且不說大吳的精銳之師,還多滯留在西南壹帶,尚未歸來,單憑現在中原的這種錯綜復雜的形勢,我吳國就不便於摻和進去。”
  壹聽這話,伍子胥皺著眉頭道:“太宰此言差矣。”
  “而今晉人伐鄭,聲勢浩大,若是我吳國置之不理,如蔡、徐、鐘吾等附庸國,豈非對大吳的權威有質疑之心?”
  “若是如此,則吳國在中原的霸權必失,日後恐怕也很難再次北上,與晉人壹較長短!”
  上壹回吳國得以駐兵於周王室的洛邑之地,而且使鄭國臣服,除了吳國的確出兵中原外,還不乏慶忌、伍子胥、範蠡這些吳國君臣的壹番操作。
  在很大程度上,吳國得以染指中原,以運氣的成分居多!
  當時,若不是晉侯姬午被行刺,客死洛邑釣魚臺,吳國豈能在中原站穩腳跟?
  而現在,壹旦失去了對周王室和鄭國的控制,吳國在中原豈能有多少的話語權?
  “哼!”
  計然冷哼壹聲道:“禦史大夫,動輒大戰,豈是那般輕巧?”
  “嶺南、西南的戰事適才結束不到半年,現在又要北上作戰,我吳國豈能撐得住?”
  “若是再度征兵,難道不是在竭澤而漁乎?”
  “晉人之師,為天下強軍,在戰力上同我吳國精銳不相上下。”
  “若不能戰勝,怕不止是大王威信掃地的問題,吳國精銳之師盡沒,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