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七十八章 請逐遣唐使
李治妳別慫 by 賊眉鼠眼
2023-12-2 17:34
再正義的事,成年人做之前也該先把自己的責任料理清楚。
那種腦子壹熱便豁出去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慷慨赴死之前卻忘了交代後事,家裏老人誰養?家裏孩子誰帶?財產田地誰分?
他們的余生還很長,慷慨赴死之人不能壹閉眼就什麽都不管了。
將蕎兒托付給崔婕後,李欽載終於放心了。
不擔心崔婕是惡毒的後娘,上次劫持事件後,崔婕已得到了李欽載和蕎兒完全的信任,李欽載看得出,她是真把蕎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了。
出征以後,想必崔婕不會虐待他。
回到別院,又是失眠的壹夜。
清早起床,李欽載將蕎兒叫來身前,從未如此嚴肅地盯著他。
蕎兒被他的表情弄懵了,於是趕緊道:“爹,蕎兒這就去做題……”
李欽載搖頭:“今日可不做題,爹有件大事跟妳商量。”
“大事”,“商量”,兩個詞兒頓時令蕎兒激動又榮幸,不自覺地挺直了胸膛,像個有擔當且深謀遠慮的大人。
“爹您說。”
“我打算隨王師出征百濟,今日便要回長安。妳覺得如何?”
蕎兒壹楞,神情不由浮上惶恐,下意識地拉住他的衣角:“爹……”
李欽載嘆了口氣,道:“爹是妳最親的親人,實在不敢離開妳,但有些事,爹必須去做,國有危難,莊子裏那些窮苦的老兵們都站出來了,爹若不站出來,愧對君恩,愧對這個國家。”
蕎兒仍拉著他的衣角,惶然道:“爹,不要去。妳若走了,誰來陪蕎兒?”
“我已安排妥當,這段日子妳跟姨姨壹起住,她會照顧妳,姨姨對妳視如己出,妳不會受委屈的。”
“爹,蕎兒不想離開您……”蕎兒終於哭了出來。
李欽載揉著他的頭,嘆道:“很多年以後,當妳長大了,回想起大唐對倭國的這壹戰,當別人都慷慨走向戰場,唯獨妳爹卻懦弱地退縮了,那時的妳,會不會以我為恥?”
“我每天教妳做人的道理,自己卻怯懦避戰,妳會不會質疑我教妳的道理都是假的?我自己若站得不正,怎有資格教妳?”
蕎兒懵懂地看著他,今日李欽載的話,他根本聽不懂。
“蕎兒,爹也是第壹次當爹,在妳長大之前,我或許都在摸索如何當爹,這壹次,爹給妳打個樣兒,妳長大以後可以拍著胸脯對別人說,我爹是條頂天立地的漢子,妳若以我為豪,是我此生的幸事。”
……
說走就走,李欽載將蕎兒送到崔婕那裏,告別了哇哇大哭的蕎兒和依依不舍淚流不止的崔婕,李欽載眼眶泛紅轉身上了馬車。
在劉阿四等部曲的護侍下,回到長安城時已是傍晚時分。
馬車即將停在英國公府門前時,李欽載卻突然下令沿著朱雀大街徑自走,到太極宮門前停下。
已近掌燈時分,宮門即將落閘。
李欽載遞上腰牌,請值守的將士通傳。
沒等多久,宮門打開,壹名宦官走了出來,恭敬地告訴他,天子召見,請李縣子入宮奏對。
承香殿內仍然點著幾個大銅爐,李治的身子虛,尤其怕冷,每年冬天都要包裹在炭火之中才感到溫暖。
李欽載垂頭入殿,隔著二十步朝李治行禮。
李治坐在殿內大笑道:“可是難得,景初竟主動求見,朕今日可開了眼。”
李欽載垂頭道:“陛下,臣已接受祖父的任命,熊津道行軍長史,半月後隨王師出征百濟。”
李治嗯了壹聲,道:“老將軍事先跟朕說過,朕的意思是,不勉強。妳若真心願去,自然更好,若不願去,此事就當沒說過。”
“臣願為大唐平百濟和倭國盡綿薄之力。”
李治笑道:“朕沒看錯妳,景初,妳除了壹身才學,還有男兒的擔當。不愧是將門子弟,英國公教得好啊!”
李欽載飛快撇了撇嘴,這話錯到九霄雲外了。
若不是被鬼上身,英國公能教出來的只是前身那個混賬紈絝子弟的德行。
我,李欽載,來自二十壹世紀有理想有文化有擔當的有為青年,跟英國公的教育半文錢關系都沒有,全靠自學。
“景初這麽晚見朕,所為何事?”李治問道。
李欽載沈吟片刻,道:“關於平百濟和倭國壹事,臣有幾句諫言,求陛下納諫。”
李治神情嚴肅起來,沈聲對殿外道:“來人,宣中書舍人入殿書以記之。”
李欽載急忙道:“陛下,只是幾句話而已,不必如此正式。”
李治搖頭,正色道:“君臣奏對,景初又是朕看重的能臣,壹字壹句皆是治國平夷之道,怎可疏忽慢待?”
李欽載只好謝恩。
平心而論,李治對臣子的態度,與他父皇不相上下。
父子二人都是虛懷納諫的帝王,當然,晚年的李世民有些狂妄了。
不過父子的風格不同,李世民是走豪邁路線的,與臣下同殿而處時,李世民往往與臣子們不分君臣主仆打成壹片,真正的交心交命。
而李治是溫婉的,他不會故作姿態打感情牌,但他會用最端正的態度,和潤物無聲的方式拉近關系,讓臣子覺得這位帝王胸懷若谷,待如上賓,使人充分感受到被帝王尊敬。
臣子壹上頭,自然願意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了。
李欽載這會兒也頗為感動,為李治拋頭顱或許有些猶豫,但灑個四百毫升以下的熱血還是願意的。
再多就有點危險了,加錢也不行。
中書舍人很快到來,老熟人了,大舅哥崔升。
崔升除履入殿,見到李欽載後不由壹楞,接著沒好氣地哼了壹聲。
李欽載當然也不客氣,朝他翻了個白眼兒。
李治笑吟吟地看著大舅哥和妹夫的暗流湧動,眼中升騰起八卦的光芒。
難道朕離開莊子後,大舅哥和妹夫又有新的恩怨?嘖,沒能適逢其會,遺憾吶!
君臣相對而坐,李欽載整了整衣冠,沈聲道:“陛下,臣出征之前,有數言諫上,請陛下采納。”
李治也調整了表情,嚴肅地道:“朕洗耳恭聽。”
李欽載緩緩道:“倭國,蠻夷島國,卻暗藏禍心多年,大唐強盛,倭國則蟄伏臣服,壹旦大唐孱弱,他們定會蠢動,所以臣以為,此次征東,百濟為次敵,倭國當為主敵。”
“另外,臣還有壹言,自隋朝以來,倭國嘴上說什麽仰慕我中原聖賢之學,壹批又壹批地派遣隋使,遣唐使,說是求學,實則竊取。”
“如今在大唐的遣唐使已有數千之眾,這些人不事生產,由大唐供其食宿,還由他們學走我華夏數千年的學問……”
“陛下,咱們大唐未免慷慨得太過分了,如今倭國與我大唐宣戰,若再任由遣唐使求學,便是資敵。”
“臣冒昧諫言,請陛下盡逐遣唐使,從今以後,倭國人無論平民商賈,在我大唐的地位與胡商昆侖奴等同,皆是猢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