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幸運的蘇拉

歷史軍事

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2章 緩久持重計

大唐官 by 幸運的蘇拉

2019-5-20 19:45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
  二十年前曉寺情。
  ——————————元稹《春曉》,作者在午睡時,壹只小狗碰到了鐘,這鐘聲讓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寺廟裏的壹段情,這時他的心情怕也是“半欲天明半未明”的吧?那段情就太有名了,可參照元稹的《會真記》。
  圍攻奉天城的二萬多叛軍,當即山崩海嘯,順著奉天縣四周的山地,到處遁逃。
  李元平扣住李希烈的馬頭,對這位楚王建言,不可以沿著涇川跑,那樣的話被崔寧、韓遊瑰阻截住道路的可能性非常大——還是直接從魯店抵達鹹陽陳濤斜再說。
  李希烈聽從建議,揮手對身後騎著騾子緊緊相隨的假子們喊到,“給我走回中道,至鹹陽止步!”
  而那邊的李懷光帶著長武軍,則蜂擁向涇陽地帶奔去,這下二李也分道揚鑣。
  淮寧軍在沖回中道時,被高嶽事前掘出的莫谷湖所阻,道路變窄,人騾嘶嘯,落橋墜水,或被擠入湖水裏溺斃的不計其數,氣得李希烈大罵不已,這時候元平又提醒他說:“不可再回長安城。”
  “為何?”
  “朱泚必然占據長安城,要出賣我等。”
  “那如何辦?”
  “李懷光可回河中,我等暫且重回商州,接著聯絡吳氏兄弟和陳仙奇等,阻絕武關道,趁機和朝廷談條件。”
  “朝廷還肯和我談條件?”
  “無妨,朝廷如今也是捉襟見肘。楚王妳響應朝廷,去了王號,保證不斷朝廷的漕運,那樣占據壹州便有壹州的價碼,占據三州即有三州的資本。”
  “也罷,便聽妳的!”
  奉天城內,守兵和援兵所有人都沿著外城六道通衢列隊站立,因人數太多,故而還有部分只可以立在墻垣或城外處。
  當李適在諸多大臣的伴同下,出現於重墻處時,士兵們山呼天子萬歲,整個場面十分熱烈奮發。
  李適再度拭淚。
  隨即在鐘樓堂中,李適親自接見了來援的功臣,高嶽、韋臯。
  李適還很關切地詢問段秀實如今的位置,答曰正在鳳翔府安撫西陲局面。
  “重任段公為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涇州刺史,召回孟皞為舒王傅。”
  皇帝同時兌現諾言,再次拔擢高嶽為吏部頭司郎中(這下真的是南省二十六司當中的頭號郎官),韋臯則為金吾同正(算是文職轉入武職)。
  “陛下,如今勤王大軍會集,正是六龍回轡、萬騎還宮的好時機。”集賢學士裴延齡趁機恭喜皇帝。
  李適頷首,剛準備高聲宣布什麽。
  誰想高嶽就言道:“陛下,如今已然是隆冬時節,雖然叛軍自奉天城敗退而走,可臣先前在涇原營田所得的谷物粟米,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既然兵食匱乏,那麽不可輕言收復長安城之事。”
  “......”要是擱在長武師變前,李適早就壹意孤行了,現在他憋了會兒,終於對高嶽問到,“依高卿的看法,又該如何。”
  此刻內堂的粉壁後,唐安伴同在母親旁,也靜靜聽著,可袖中的手卻不斷死死掐著自己的腿,她在痛苦地壓抑著自己,努力在貴妃和妹妹面前偽裝,偽裝出事不關己的平淡表情。
  高嶽看來很是氣定神閑,侃侃道來:
  首先,請陛下繼續居於奉天城,號令四方勤王;
  其後,將鳳翔、涇原的士兵分出部分,繼續營田,以期來年收成;
  李晟如今已抵達潼關,陜州三門峽亦在朝廷之手,那麽便請陛下分割東南財賦。
  “分割財賦?”皇帝還是首次聽到這種操作。
  此刻韋臯也頓首進言:“陛下令授全部救駕的士兵‘奉天元從’的稱號,遷轉七資告身,這是件大快人心之事,可奉天城裏如今壹缺糧秣,二缺錢帛,口惠而實不至,士兵當中已有怨言。”
  聽到“士兵當中已有怨言”這句話,李適和當堂的大臣、學士、中官,包括墻後的皇室女眷們不由得變了臉色,他們現在對這種現象都是個詞,“畏之如虎”。
  很快,皇帝就要求高嶽談談如何分割財賦來養軍。
  高嶽起身,指著堂中的山川銅圖,“江淮東南財賦,可分兩道,壹道沿舊有汴水漕運,再至陜州三門峽而過,再入渭水,集於東渭橋,由合川郡王掌控;另外壹道則要走江路(長江路線),溯入山南西道,再行秦嶺道,並蜀地財賦同進奉天城,由劉晏開辟,陛下躬自掌控。這樣,壹道財稅養東面潼關處的神策軍(李晟、劉德信等),壹道財稅養奉天城周邊的勤王行營。最遲至明年夏秋時,營田的谷物豐收,那樣便糧、錢、帛、馬、鹽、兵五事齊備,陛下必能再回京師,畿內也將安寧。”
  “卿所言甚是。”最終李適心平氣和地接受高嶽的意見。
  “這皇帝,總算成熟了些。”高嶽重新坐下時,回頭看看堂外密密麻麻站著的自己帶來救駕的士兵,不由得感慨經過這次磨難,李適真的是成長了不少。
  很快,話題就到了西蕃使者身上,也即是要不要向西蕃借兵。
  對此支持的姜公輔和陸贄,知道這畢竟是掛不住面子的事,所以在堂上的語氣也很委婉,稱我唐乃是西蕃之舅,西蕃乃是我唐之甥,如今舅舅有難,外甥幫點忙正是人之常情,況且還可以借此與西蕃正式立盟,罷兵弭戰,重開互市,這對兩國子民都是有益的事。
  所以姜公輔和陸贄,便請陛下盡快接見奉天城館驛裏的區頰贊。
  可有點姜公輔和陸贄也隱瞞個實情,那便是西蕃的贊普這個“外甥”可是對舅舅家產覬覦已久,區頰贊此行就是要和李適談談河隴、安西、北庭的歸屬問題。
  “唔......”對借蕃兵這事,皇帝似乎又心動。
  可他長了個心眼,便看了下顏真卿和蕭復,這兩位向來比較“鷹派”。
  可這兩位卻出乎意料地不做聲。
  “......”定下心來的皇帝剛準備張開嘴巴。
  “陛下,茲事重大,關乎國體疆土,請齊集大臣再議。”這時,蕭昕不動聲色地說道。
  顏真卿、蕭復等即刻捧起笏板,表示贊同。
  皇帝的嘴巴立刻閉上。
  所謂的大臣,當然不止奉天城內這壹批,還必須要采納劉晏、李晟、韓滉、張延賞的意見,即便朝廷已經決定,可這群地方實權派的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
  皇帝再次同意,稱馬上至日(冬至)時,便要求這數位派遣使者來,轉述意見,至於區頰贊可繼續停留於城中館驛裏。
  鐘樓堂外,剛準備去宅第裏取紙筆,向百裏城妻子和芝蕙報平安的高嶽,於偏巷內被人喚住。
  卻是原本無甚交集的新兵部尚書蕭復。
  “陛下入夜後,要在後院齋堂內召對,請高臺郎入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