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01章 大臣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張昭端自正坐,笑容自信,甚至有些自負。
  孫策含笑以對,舉起茶杯,壹語雙關。“張公已經在大臣的路上。”
  張昭微微壹笑,端起茶杯,欣然而受。
  孫策清楚,張昭所說的大臣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大臣,這個大不僅是指官大,大權在握,還有秉承為人為官的準則,不負聖人教導,立功、立德、立言,缺壹不可,也就是所謂的社稷之臣,伊尹、周公就是他們的目標,再不濟也得蕭何、周勃壹類。
  當然,前提是官要大,沒權怎麽做事?至少也得三公,九卿都不夠資格成為大臣。
  按照漢代官場慣例,不談州牧這個新出現不久的官職,太守通常是地方官的巔峰,再進壹步,就要入朝為公卿。太守也分三六九等,河南尹、京兆尹為第壹等,潁川太守、汝南太守是第二等。公卿有缺,通常會先從這四個人中挑選,這四個人要升遷,也會按照默認的順序,依次升遷。就像三公有缺,也會由司空而司徒,由司徒而太尉,依次遞補壹樣。
  天子在關中,京兆尹在河南尹之前,現任京兆尹是司馬防,河南尹是周異。不過天子勢弱,等同於諸侯,這京兆尹、河南尹的含金量都不足。35xs就孫策控制的區域而言,潁川太守龐山民毫無疑問是第壹,其次就是張昭這位汝南太守。
  如果孫策控制了朝政,張昭下壹次升遷就是河南尹或者京兆尹,然後就是九卿,再然後就是三公。以他不到四十歲的年紀而言,這仕途已經算是暢通了。如果再考慮到他之前沒有做官的經歷,是起家為太守,那就和壹步登天沒什麽區別,按這個速度,不到六十歲就可以位列三公。
  在孫策的計劃裏,張昭本來就是三公之選。他手下文武不均,武將多,文官少,能統兵的數不勝數,將來不愁沒人做太尉,能勝任壹郡太守的卻不多,將來能做司徒的更是屈指可數。
  張昭無疑是比較合適的壹個。在他心裏,張昭就是大臣。
  張昭心裏也非常清楚,這壹切都是孫策帶來的。如果不是孫策,他不可能起家為太守,更不可能壹下子就做汝南太守。他感激孫策的知遇之恩,所以也非常珍惜,不希望孫策踏錯壹步,更不希望他被別人算計了。與天子聯姻,權傾天下,當然是好事。可如果是壹個陰謀,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袁紹掌權或者得了天下,他能繼續做太守就算不錯,想成為三公就難了。閃舞小說網袁紹是何許人也,他相中的三公肯定是名門子弟,而且大多會在汝潁世家中挑選。彭城張家這種地方小世家是入不了袁紹眼的。
  於公於私,張昭都不希望袁紹得逞。
  在這壹點,孫策和張昭很有默契。至於孫策會不會滿足於大權在握,會不會再進壹步,張昭不去想,也攔不住,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如果天意如此,他也只能接受。
  “這麽說,張公的興趣不在成仙,而在?”
  “然也。”張昭慨然道:“太平,天下人之願。經者,萬世不變之道。此書能以太平為名,又以經自稱,想必非等閑之書,當是為救世而現,故仙人呈之於朝廷。奈何主昏臣庸,不知其妙,鎖於深宮。張角雖得其經,才德不能當,故雖欲致天下太平,卻只能亂世,屠滅生靈。唉……”
  張昭輕嘆壹聲,語重心長。“將軍,妳驚才絕艷,決勝於兩陣之間,屯田於大江南北,短短數年而荊豫揚三州安定,天下賴將軍以安者以千萬數,勝張角何止千裏?既有鳳鳥之名,又得仙人之會,此乃將軍仁德所致。若能得仙人傳授太平之經,建萬世之太平,功德無量,非唯將軍之福,亦天下之福也。”
  看著張昭殷切的目光,孫策心中恍然。君臣父子的綱常之所以列在最後,是因為迫切,張昭要特別予以強調。解決了燃眉之急,在張昭的心裏,於吉的到來更有意義。這不僅僅是見見仙人,開開眼界,或者能否長生久視,而是關系到萬世太平的大事。
  這才是儒門的最高目標,儒生的共同願景。
  以太平為名,以經書自稱,又由仙人傳承,對相信神仙的張昭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命的代名詞。有了於吉和太平經的加持,他將來就算是真想再進壹步,張昭也不會覺得意外。看他此刻的神情,他雖然還在為關中的朝廷盡綿薄之力,心裏應該有所準備了。
  他特地來談這件事,也許是擔心他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必須親自出馬。在他眼中,郭嘉、龐統等人雖然智計百出,但學問修養都不足,未必能有這麽高的見識。事實也正如他所料,到目前為止,郭嘉、龐統都沒有提到這壹點。他們最近的註意力全在當前的天下局勢,根本無暇關註長治久安,更沒把於吉、太平經和萬世太平聯系起來。
  孫策忽然明白了,為什麽裏郭嘉不能和荀彧等人同傳,龐統不能和諸葛亮同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官職不夠,還因為他們眼界不夠。他們的實踐能力很強,但理論高度不足。
  孫策壹時沈默。他自己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張昭來提醒壹下,他很可能會錯失這次機會。他也有些撓頭。的名頭很響,後世研究的人也不少,但他卻沒有涉及過。他只知道有這部書,對內容卻是壹無所知。於吉真要是和他討論,他肯定抓瞎。
  “張公,妳了解嗎?”
  張昭搖搖頭。“是仙人傳授之書,先是藏於深宮,後落於張角之手,我哪裏有機會得見。妳麾下不是有黃巾軍嗎,他們不了解?實在不行的話,妳問問陳逸,他和襄公矩交往頗深,應該有所了解。”
  見孫策苦笑,張昭思索片刻,又道:“將軍不必多慮,仙人既來,自然是對妳有所期望,卻不會奢望妳能精通,若是如此,他又何必來?將軍讀書本來就不多,仁孝發乎自然,屆時只需秉心而言,虛己請教,就算有什麽應答不當,仙人也不會計較的。”
  孫策恍然大悟,向後退了兩步,收起笑容,恭恭敬敬的施了壹個大禮。
  “多謝張公指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