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二十七章 經濟戰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等到王清之辭別了張順以後,張順哪裏還坐得住?他連忙前往張慎言住處。
  張慎言正在屋裏忙的焦頭爛額,給麾下文吏逐個分配工作,檢查各處工作進度情況。
  見張順親自前來,心知必有要事。他連忙三言兩語,簡單處理了緊急之事,余則打發出去,讓他們明天再來。
  遂後,張慎言便要走上來見禮,卻被張順壹把抓住了。他笑道:“事出緊急,少不得打擾張公了。且免了些許繁文縟節,隨我過來。”
  張慎言將信將疑,隨即便跟著張順三拐兩拐,拐到了紅娘子住處。
  箭兒正在門外守著,見了張順和張慎言等人前來,連忙施了壹禮,跑進去匯報去了。
  自從其他義軍首領“闖王”“闖將”“八大王”和“活曹操”幾人趕來洛陽城以後,紅娘子為了防止被人認出,早已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凡有事兒盡量讓下人前去處理。
  張順如今身邊雖然沒了人兒,只是忙於工作,來她房裏卻也少了。如此壹來,她倒清閑了許多。
  如今她已經懷孕六七個月了,身體頗為疲憊,正躺在床上養胎。她聽聞箭兒跑了,匯報道:“當家的和張老爺子聯袂前來,還請夫人起身壹見。”
  紅娘子壹聽,亦只是大事兒。連忙稍作整理,起身迎了出去。
  張順壹見紅娘子出來,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趕了過去,壹把扶住責怪道:“又不是外人,瞎折騰什麽?我只道妳身體多有不便,讓箭兒給妳通個信罷了,怎生還計較這些繁文縟節?”
  紅娘子聞言心裏高興,抿嘴壹笑,便把他們兩人迎了進去,讓箭兒上了茶水。
  這時候,張慎言從迫不及待的問道:“不知主公何事兒?竟如此鄭重其事。”
  張順端起茶水吸溜了壹口,這才笑道:“莫急,我卻是有壹事請兩位幫我參詳參詳!”
  “說來張某孤陋寡聞,我方得知原來九邊重鎮,竟然以餉銀為主,其余糧食多出自其屯田。不足部分,則自行購糧,不知是也不是?”
  張慎言和紅娘子萬萬沒想到張順竟然提及此時,壹時間倒有些摸不著頭腦。
  紅娘子本也是邊地之人,不由笑道:“我是個婦道人家,雖不知詳情,聽其傳聞,大體不差。雖然有什麽‘開中法’,‘民運’之說,基本上也是從內地運來。”
  張慎言雖然對此知曉不多,但是身為朝廷命官,對邊軍運轉體系依舊有所了解。
  他不要講述道:“開國之初,邊軍糧食主要以軍屯子粒和民運本色為主。若是軍屯、民運不足,則以商人開中納糧補之。及至嘉慶、萬歷年間,制度漸壞,本色轉為折色為主,開中納糧亦轉為開中納銀。邊地銀多糧少,只得自行購買糴糧。”
  張順終究是個外行,多次聽人說什麽“本色”、“折色”,不由壹頭霧水。他連忙問道:“還請張公細細為我釋之,何為本色?何為折色?又何為開中?”
  張慎言這才想起來張順平民出身,對朝廷很多制度不甚了解。他便笑道:“所謂‘本色’,麥米是也。國初征稅,夏秋納麥米,謂之本色。其余草料、布匹等物,亦可以米麥為本,進行折算納之,謂之‘折色’。”
  “及至萬歷年間,張太嶽張閣老,哦,就是張居正改革,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所謂‘折色’,泰半便指納銀而已。”
  “至於開中,其實便是開中法,原本指商人往邊地糧倉輸送糧食若幹,獲鹽壹引,故有開中納糧之說。只是後來權貴朝臣以此為獲利之法,多方討要鹽引,致使納糧成空。”
  “後來朝廷便幹脆買賣鹽引,再將所得之銀充作邊鎮軍餉,故謂之開中納銀。至於糴米,便是購買糧食之謂也。”
  張順這才明白明朝邊鎮到底是如何運作,他不由笑道:“勞煩張公了,張某謹受教!”
  “只是之前張公曾言,大旱之後必有蝗災,此事屬實否?”
  張慎言見張順剛剛談完邊軍軍糧之事,又左顧而言他,不知何意。他只好繼續應道:“老臣親身經歷,更有故老相傳,斷然不會有錯!”
  “好!”張順不由笑道,“前番我得聞呂維祺言道,大運河壹年從江南往京師輸糧,不過四百萬石。假設邊軍兵額有五十萬……”
  張順剛說到這裏,張慎言不由打斷道:“國初,九邊軍額有八十五萬之多,至今恐怕已不足六十萬矣。”
  “好吧,就以六十萬計算。”張順從善如流,既然有大致數字,他也就不用自己估算數據了,“就按邊軍缺糧壹半,每年亦需要購糧壹百二十萬石。”
  “如今年景不好,天災不斷,多地多有災荒之虞。且不說陜西之地連年災荒,民不聊生。那山西去歲被義軍、官兵來回蹂躪,壹時半會兒不復當年之盛。”
  “河南之地,今年不但遭遇兵災,更是全省大旱。若是明年蝗災再起,莫說邊軍糧草,我恐怕易子而食亦在不遠。如此壹來,整個北方,只能依靠山東、北直隸糧食支撐。”
  “而那北直隸和山東之糧,支撐京師尚且不足,明年尚需從江南輸糧四百萬石,又如何有余糧與他?”
  “更兼蒙古、金國本就糧食不足,多從邊地走私糧食,以免饑荒。若是整個北方突然缺糧百萬石,那麽後果將會如何?”
  張慎言和紅娘子聞言不由瞪圓了眼睛,好半晌說不出話來。張順這壹通分析看似簡單,實則從大數據出發,將大明整個北方的糧食缺口估算了個遍。
  這套手法,本就是後世進入信息社會以後,網友論壇吹水常用手法,被張順學了個十足。
  而古代由於信息落後,類似這種大數據分析的手段,只存在於少數高層人手中。
  哪怕張慎言、紅娘子這般的人物,又哪裏想得到這個呢?
  簡直如同高屋建瓴壹般,從頭到腳把北方將要缺糧的情形分析個明明白白。
  張慎言和紅娘子到這時哪裏還不明白張順的打算?他竟然要利用這才炒糧之機,玩起來“囤積居奇”的把戲,從真刀真槍的軍事戰,轉變成刀光劍影的“經濟戰”、糧食戰。
  任憑妳邊軍、蒙古還是女真,刀槍如何鋒利,弓馬如何嫻熟,武藝如何高強,沒了壹日三餐,任妳鐵打的漢子,也只能軟趴趴的乖乖趴在地上喊我“爺爺”!
  其實真實情況比張順想象的還要嚴峻。僅僅七八月份清軍劫掠宣府、大同和山西,就掠走了不少糧食、畜牧,更是對當地農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