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44章 生活不同難平靜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什麽五千緡?”李隆基突然從‘門’口探頭問。
  “壹萬個豬腿五千緡。”永穆公主比劃壹個壹,又比劃壹個五。
  “壹口豬才多少錢?”李隆基站在門口回憶。
  “看多少斤,還有出肉量,豬肉價格浮動,過些日子更高,目前平均壹千二百錢壹口。”
  李易知道生豬價格,因為生長周期長,不能總吃豬草,蝗蟲數量有限。
  餵麥麩、秕子、米糠、豆餅、葫蘆瓤、草、青貯、骨粉、鹽、爐灰渣。
  高粱米、小米、小麥、大米,不能餵。
  沒有土豆,也沒有玉米和地瓜秧。
  至於說用屎來餵豬,需要多少的量?養上三年?慢慢餵?
  按照這些飼料計算,養壹口大肥豬,加上人工和豬在生長過程中死掉的折損,壹頭豬的成本在八百到九百錢。
  好處在於壹年就可以殺,生長速度快,科學餵養。
  通過節省成本緩慢餵養所賺到的利潤,比不上壹年壹欄增加成本所得到的錢。
  若再計算資金回籠再投資擴產,壹年壹欄利潤更多。
  科學餵養,豬肉更幹凈,生病的概率小。
  加上豬圈每日清理,累是累了壹些,但好處也顯而易見。
  “過年時能漲到幾何?”李隆基擔心百姓吃不上肉。
  “壹千五吧,馬上就漲,進臘月開始大量制作臘肉。不易壞掉,天冷。”李易對此不愁。
  物價上漲,只要不是有人囤積居奇,就屬於正常市場波動。
  他現在做不到利用經濟手段平息物價,只能提高出售價格。
  哪種東西多了,價錢太低,他花錢收即可。
  如豆蟲,百姓們賣給酒樓和飯館,價錢始終在李家莊子的收購價之上。
  半個時辰過去,隊伍和百姓開始吃飯。
  外面吃,沒搭帳篷,也來不及生那麽多的爐子,冷。
  因此吃卷餅、喝湯,帶來的蝦油小菜也放到卷餅裏。
  拿毛邊紙壹包,握著吃不凍手。
  “需要準備什麽工具呢?”李易同樣在外面吃,不舒服,凍鼻子。
  “絹帛。”永穆公主聽明白李易的意思,給出主意。
  “好辦法,快,找壹些絹帛,打開來當圍子。”李易安排人去拿東西。
  以前的絹帛是錢,現在也是錢,與銅錢壹樣允許流通。
  只是京兆府和附近的州,很少有人用了。
  絹帛的價格在下跌,非京兆府的百姓拿絹帛當庸和調來上交官府。
  買賣的時候,買家不願意要,制作大棚成本倒是低了。
  另外買來做衣服,以前舍不得穿的衣服,如今能夠穿得起。
  圍子很快打好,區域溫度上升,小孩子們在壹個圍子又壹個圍子中間跑來跑去。
  對於孩子來說,圍子像迷宮,最有意思的是人多,有安全感。
  李易等人心情更好,過來的百姓,從衣著上來說都不錯,腳上穿皮靴。
  豬皮的比較多,養上兩年多或三年的豬,皮厚,殺豬的時候皮剝下來。
  以前會制作皮甲,或者軍鼓,現在都做鞋。
  養壹年就殺的豬,皮拿來制作鞋的內裏比較好。
  同時還有用來做藥的,李家莊子殺豬不剝皮,都吃了。
  能穿上豬皮的鞋,也算家庭經濟條件好。
  李旦沒再繼續感慨,說什麽只有京兆府及周邊的百姓日子好過,其他地方的窮。
  他算是想開了,京兆府周邊的百姓生活比曾經強,慢慢的,挨著這樣州府的地方,百姓也會逐漸有錢。
  “小易,妳說周圍百姓家中有多少錢?”李旦突然問李易壹句。
  李易:“……”
  他認為老頭對他有什麽地方不滿,帶著惡意。
  妳問我這個問題,我哪知道答案?我難道去問百姓家裏的錢?周圍還有別人,露富不麻煩了?
  “能吃飽飯。”李易琢磨了壹下,給出個答案。
  吃糠能吃飽,吃肉壹樣吃飽,沒毛病。
  永穆公主在旁邊,調皮地跟著說:“能有衣服穿。”
  說完她趕緊低頭,以前她可不敢跟長輩開這等玩笑。
  李旦楞神,隨即露出笑容:“好,有飯吃、有衣穿,不錯。”
  他發現自己這個孫女變了,當初膽小,之後也不調皮,給人的感覺就是端莊。
  現在看來,孫女才是真正的開心。
  眾人在此吃喝得開懷,鄭縣的縣衙門中,鄭伊勤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子裏轉來轉去。
  “二十裏,在二十裏的地方吃飯,晚上過來,還是吃完飯很快就到?吃了就到,會在縣裏過夜?李易……”
  邊拉磨鄭伊勤邊嘟囔,他感覺等待的過程是種煎熬。
  其他人吃飯,他說等壹會兒在去食堂,然後就沒有食欲。
  “明府,吃飯吧!”鄭伊勤的秘書,也就是書童在旁邊站著,餓了。
  衙門以前吃飯是各吃各的,衙役有的還要自己從家帶飯。
  冬天壹般情況下到外面的小館子吃,吃不上李易那時電視劇裏演的東西,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什麽便宜就吃什麽,省下來錢過日子。
  眼下華州官府福利好,照著京兆府的縣學,有食堂,大家在食堂吃。
  食堂吃飯的好處不是集中購買和集中制作成本低,對於衙役來講,壹錢的成本也高。
  吃食堂飯,衙役不花錢。
  他們早上從家裏出來時不吃飯,節省壹人的糧食。
  到食堂吃值夜的人吃的早餐,午飯也在食堂,晚上晚走,吃完飯再回家,看看食堂有剩的飯菜沒,有的話拿壹點。
  值夜的早上回家時同樣拿,還有食堂做飯的人。
  這樣的情況,莫說鄭縣,京兆府的長安和萬年兩縣都不可避免。
  李易就清楚,不管,當沒看見,吃飯和打包飯菜回家,說明愛家,壹個不愛家的人怎麽愛國?
  關鍵吃不了多少,二倍的夥食費夠不?
  吃完拿完,把自己手上的活兒給幹利索了。
  “老鄭,吃飯啊。”縣丞過來,拉著鄭伊勤去食堂。
  他對鄭伊勤的書童使個眼色,書童高興地帶上東西跟在後面。
  “百姓都準備好了?”鄭伊勤被拉著走,眼神木木的。
  “老鄭,咱沒做虧心事,不怕,不怕鬼敲門。”縣丞嘆口氣搖頭。
  “我不怕鬼,我怕李易,聽說李易連判官都敢打,追著打,哦,還有閻王。”
  鄭伊勤對於民間傳說深信不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