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33章 皇家廣告軌道策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畢構走了,揣了兩把松子,又把人家的鉗子給拿著走了。
  他走得很快,像占了天大的便宜,怕李易給搶回去似的。
  他的小跟班在他的身後抱住礦石,袖子裏放著壹袋二斤裝的松子,李易單獨給他吃著玩兒的。
  他準備拿出來幾把和戶部的同僚分享,剩下的帶回家。
  “易弟,易弟。”李易剛想進車中休息壹會兒,他便宜三哥的聲音出現。
  李隆基來了,沒走安福門,從前面繞過來,頭上戴個鬥笠,身邊跟著護衛,鬼鬼祟祟的。
  李易把壹個等著接考生的車門拉開,示意三哥進去。
  “今年的考題不難,妳莊子的學子差不多全能考上。”李隆基透過玻璃車窗向外看。
  “三哥,我打算半年後再為他們安排工作。”李易說起二百二十個學子未來的情況。
  “放在何處?”李隆基無所謂半年還是壹年,反正都在李家莊子學習。
  “放到京兆府的村子裏,帶領村民致富。缺投資,李家莊子給,他們有本事自己拉投資,亦可。”
  李易要培養學子們接地氣,到村子,流外品都算不上。
  外九品,通常在縣裏幹吏員的活,村子的村正不升官。
  有的大的村子村正才給個外流九品的官。
  村正本身代表的是勢力,沒有威信,當不得村正。
  考生考科舉,考上後,經過吏部面試壹下,直接給九品官。
  “到村子當村正?”李隆基想到奪權的事情。
  “不,當村正助手。為村正出謀劃策、管理村子賬目、熟悉村子百姓情況、申請照顧、尋找經濟增長項目、拉投資,等等。”
  李易介紹學子們當村官的任務,品級低,辦的事情卻不少,必須盡心盡力。
  李隆基露出笑容:“其他考上的學子,是否也應派到村子裏?”
  “他們不會答應,覺得有失身份。他們心懷治國之誌,具宰相之才。”
  李易諷刺,壹個個的考科舉,俱是想壹步登天。
  “好,就給他們安排到村子裏去。”李隆基決定下來。
  先把今年考上的學子扔村子裏當壹年官,若村子百姓都管不明白,就再幹壹年。
  三年為限,三年依舊無法讓村子有起色,回家吧,朝廷不要。
  有人若半年可以帶村子的百姓多賺錢,提上來,給個縣的主簿、縣丞、縣尉等官。
  “三哥,畢構畢尚書,方才與弟言說,欲建壹貿易大廳。
  我想著陛下右藏有不少土貢,不如拿出來賣,陛下用不上那許多東西,除了金銀。”
  李易不去提官員分配問題,說另壹件事情。
  李隆基自己拿起暖水瓶,給兩個人倒半杯熱水:“是為了賺錢?”
  “陛下不要依靠賣右藏土貢賺錢,陛下缺錢,我這裏有其他的礦和買賣。”李易擺擺手。
  “自是如此。”李隆基高興,自己不缺錢啊,需要的話,問易弟要礦的位置。
  “地方給提供土貢,對地方其實無益。陛下拿出來拍賣,價錢高了,地方上的土貢才值錢。”
  李易說出他的想法,地方壹直在給皇帝送東西。
  像他的醬油什麽的,現在醬油方子扔出去了,土貢換成起了莊子裏其他的東西。
  偏遠地區,百姓們每年要給長安的皇帝準備好當地最好的東西。
  宮中用著,別人又不知道。
  拿出來拍賣,告訴其他人,哪個東西產自哪裏,多麽珍貴。
  別的人想要,去當地買吧,然後當地就可以用這些東西賺錢了。
  原來賣十錢的東西,可以賣壹緡。
  皇帝都說好啊,沒看他那時的壹大堆地方賣東西,張口乾隆、閉口康熙。
  給人的感覺就是清朝的皇帝整天在外面跑,壹天至少跑三五個地方。
  誇這個東西好,說那個東西妙。
  關鍵是皇帝胃口好,啥都吃,把沙縣的小吃吃壹遍,每壹樣都有他們的身影。
  轉頭又去別的地方吃,什麽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
  就沒有皇帝不去的地方,沒有他們不吃的食物、不玩的東西。
  這就叫皇帝效應,大唐人家給土貢,不能光放在右藏裏自己享受,幫地方打個廣告。
  李隆基聽著、想著,覺得確實虧欠地方很多。
  以前沒有錢和辦法,現在錢不缺了,辦法又有了,就幫地方賣東西吧。
  “易弟妳覺得戶部的貿易大廳應該放在何處?”李隆基要給安排個地方。
  “宣陽坊。”李易說出三個字。
  “為何是……為兄懂了。”李隆基露出笑容。
  把商貿的大廳安排到宣陽坊,商人們談完事情了,順便洗個澡,再去平康坊放松放松,不錯。
  吃飯派人去天上人間叫外賣,都很方便。
  二人又說壹番話,到晌午了。
  考場中飄出了飯菜的香味,十二道菜,即便是肉菜也以瘦肉為主,青菜多,鹽不多。
  怕有的考生平日裏吃到的油水少,突然吃肥肉,好吃是好吃了,吃完壞肚子。
  “易弟,吃飯吧。”李隆基聞到北風吹過來的味道,餓。
  李易出去,到桃紅他們休息的車中,有人在值班,鍋上煲著菜,豬蹄。
  他用夾子把砂鍋夾起來,拎回到剛才的車中。
  “壹早就小火煲著,正好吃。”李易開始燙酒,六兩的酒,壹人三兩。
  豬蹄砂鍋裏除了豬蹄就是大蝦,凍的大蝦,從陸路那裏運過來,放在冰中凍。
  現在很流行,李成器從萊州那裏運送,賺壹筆。
  還有幾樣洗幹凈的蘸醬菜,補充維生素、葉綠素什麽的。
  碧荷跑過來看看,轉身回去把其他人喊起來,壹起吃飯。
  八個人自己端著小砂鍋,跑到車廂中,左右各四個,隨時聽候吩咐。
  李隆基吃了壹塊豬蹄肉,吐出骨頭:“今年的漕運還要好好修修,不然糧食運不過來,又得跑去河南府找吃的。”
  “京兆府的人還是少,人數翻壹倍,不會缺糧,各地糧商比我們著急。”李易說出來需求理論。
  人口越少的地方、經濟越不發達的地方,東西越缺,價錢越貴。
  京兆府地方大,缺吃的是因為商人在評估後,不認為有缺口。
  等缺口出現,皇帝帶著人跑了。
  “人多了往何處安置?”李隆基不認為長安還有多少地方。
  “周邊的縣,今年要修路,同時修水渠。畢尚書跟我說事情的時候,我提到了產鐵的附近有煤礦。
  想起個東西,軌道,沒有鐵軌,咱們用木軌。在礦區能鋪設,在洛陽到長安的路上也能鋪。”
  李易提出新的東西。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