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82章 豆蟲豐收新主意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李郎,李郎,妳看我拿回來多少蟲子,壹只只胖乎乎的。”
  岸邊的地方已經起了薄冰,永穆公主沒迎接孩子,她帶人去二十畝豆地裏取蟲子。
  八天前,她已經取回來壹批豆蟲,那些豆蟲被養在李家莊子專門留出的地裏。
  屬於種蟲,明年會以那些蟲子來繁殖。
  挑選大的、看著強壯的,明年在大棚裏想辦法,產了卵,再移植到豆地中。
  現在菜回來的算是食用豆蟲,需要用沙子埋。
  壹層接壹層,就是放壹層沙子,再放壹層豆蟲,繼續蓋壹層沙子,放豆蟲……
  壹般五層就行,吃的時候逐層取。
  不止她在收,她屬於發令槍,她說儲備種蟲,京兆府百姓便跟著選種,按照報紙上所教藏起來。
  她說能吃了,都收了,百姓趕緊收,儲存好。
  不需要等待,各酒樓、飯館開始收購,李家莊子的收購價公布出來。
  酒樓和飯館最少要高出來百分之十才能收到蟲子,不然百姓不賣。
  高百分之二三的話,百姓寧肯賣給李家莊子,不要多出來的壹點點。
  百姓並不缺心眼,他們曉得,李家莊子在給扛價。
  增加的價格少壹成,賣了對不起李東主那麽扛價的心。
  “中午咱們油炸了吃。”李易伸手在大筐裏抓出來幾只胖胖的豆蟲,咽了下口水。
  豆蟲專門養的,心理上就覺得幹凈。
  單獨壹只豆蟲,看到了並不會想吃,除非餓急了,生吃也行。
  壹筐筐的,讓人見到,認為這就是食物,跟魚蝦沒什麽區別。
  螞蚱都能抓了穿串兒油炸呢,還有柞蠶。
  柞蠶比豆蟲長相嚇人,有棱角,還有毛毛刺,跟毛毛蟲似的。
  豆蟲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它們在那鼓湧鼓湧。
  “我養了二十畝呢。”永穆公主以前害怕蟲子。
  自從知道豆蟲吃了比雞蛋還好,而且增加百姓收入。
  慢慢接觸下來,她發現蟲子挺有意思的。
  “咱們莊子夠吃了,我莊子裏養的,可以拿出去賣,或者妳看給誰,就送去。”
  李易很自然地把永穆公主養的豆蟲當成莊子裏的,莊子的變成了可以交易的。
  “我叫人給家裏送去壹些好不?”永穆公主開心,李易沒提買她的豆蟲。
  “辣椒都收完了,連著幹辣椒也送出去。明年……明年圓蔥挑壹點,不能太多,我還要留種,後面才有種。”
  李易看壹眼旁邊的青松,青松唰就消失了,速度飛快,葛巖、紫玉、黃柏起步慢了。
  小蘭在那裏咯咯咯沒心沒肺地笑起來,紫玉起步慢不說,又壹個急停,PIA了。
  紫玉爬起來,瞪小蘭,小蘭卡腰回瞪,紫玉移開目光。
  “李郎,豆蟲真的比雞蛋好?”永穆公主沒去理會兩個人。
  “怎麽可能,就是宣傳而已,為了讓大家吃,雞蛋做才和豆蟲做菜,菜的數量上就不壹樣。”
  李易從來不覺得蟲子、繭蛹能比不上雞蛋。
  雞蛋有各種做法,別的東西烹飪的方式則少。
  說蛋白質,壹條蟲子比壹個雞蛋多。
  吃四個煮雞蛋飽了,吃四條蟲子能飽嗎?
  雞蛋煮熟就能吃,蟲子煮熟了,李易覺得自己吃不下去。
  除非環境變換,不吃就餓死。
  “它比雞蛋貴呀!”小蘭挽起永穆公主的胳膊說。
  “因為少,而且確實比種豆子強,損失的豆子和多出來的豆蟲,從營養的角度上講,養豆蟲劃算。”
  李易並非炒作豆蟲,他計算減產的大豆與豆蟲的整體營養攝入方面的比值。
  對於養豆蟲的人來講,考慮的是價格。
  李易從生物角度出發,得出結論,在豆地養豆蟲對大唐人的整體蛋白質供應更多。
  他不會在這個事情上撒謊,他只需要考慮讓百姓把豆天蛾、霜天蛾、柳天蛾等種類區分開就行。
  其他天蛾為什麽不吃?因為容易過敏,也就是有毒。
  桑天蛾就是桑蠶,蛋白質過敏概率就高。
  柞天蛾,即柞蠶,過敏性低。
  後來吃的黃金蛹,其實是桑蠶,不過經過特殊繁殖,見毒了。
  不然桑蠶蛹不能吃,壹吃過敏,拿什麽治療?
  現在大唐就不吃桑蠶蛹,有吃死人的例子。
  柞蠶有吃的,只能在北方,長安有,最多的在渤海國那裏,契丹人控制的範圍最好。
  “今年河北道北部地區的人會送來大量的榛子、松子、繭蛹、桔梗等東西,還有人參、松蘑。”
  李易對周圍壹圈人說,日子好過了,這不是跟東北地區有貿易通道麽。
  那個誰想要娶大唐公主的事情被他攪和黃了,貿易去繁榮起來。
  那個契丹王李失活那麽大歲數了,非要娶壹個大唐的年輕的公主。
  就是永樂公主,同樣不是李隆基親生的,也不是李旦親生的。
  關鍵娶完了,壹年就死了,公主又變成了他弟弟的媳婦兒。
  跟金城公主壹樣,感覺大唐的公主不好娶,誰要是說娶,得先掛壹個。
  李易不答應,不用妳娶,妳要是找事兒,直接處理妳。
  去年東北地區就拿到好處了,主要是暖水瓶、煤油燈、壹些藥物。
  煤油燈的煤油持續地運過去賣,價錢不低。
  暖水瓶壹個都沒拿回來換新的,不壞呀,價錢那麽高,用的人非常小心。
  “李郎,那裏的人參比黨參、丹參好。”永穆公主評價東北人參。
  “功能有重合,也有不同,比如去高原地區,那邊的人參效果就不是很好。
  不過那邊的人參用來吊命確實有作用,我要是以後能提取壹下。
  不管是哪壹種人參,總歸可以用來註射治療疾病。
  種吧,年年種,野生的采,種的就壹年頂壹年,上肥料,五年可以吃,不過要加量。
  五年之後,長大的人參會回縮生長,然後再逐漸變大。”
  李易想到了壹個事情,人參,現在不缺,以後用多了就缺。
  多種壹點,五年的人參就不錯,用來提取有效成分。
  種人參技術現在人不知道,需要蓋草簾,然後還要陽坡移陰坡。
  他那時最初研究出來這個技術,更多的是出口,賣給倭國人。
  後來倭國人就有考察團過來,東北當地的官員那個舔啊。
  人家問什麽就說什麽,還要讓種人參的人給倭國人參觀、講解。
  然後倭國人就明白了,臥槽,我們買得那麽貴的人參,妳們像種大蘿蔔壹樣種?行!
  回頭人家倭國就調整價格,壹下子從山峰落到山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