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

南派三叔

靈異推理

  五十年前,壹群長沙土夫子(盜墓賊)挖到壹部戰國帛書,殘篇中記載了壹座奇特的戰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壹章 青銅的丹爐

盜墓筆記 by 南派三叔

2018-9-3 09:52

  壹直以來,這份圖形神秘莫測,如何查找都沒有壹點線索,如今聽到這個,裘德考興奮異常,他馬上就請人泡了壹壺上好的茶水,恭敬地遞上,請那個老學者詳細說說。
  那個老學者本身就沒什麽事情,見他十分有興趣,也來了興致,就給裘德考講了當時的經過。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這個老人是北京大學的國學教授,是國民黨員,女婿是張靈甫手下的壹個旅長。整編七十四師潰敗之後,國民黨殘軍化整為零,他女婿就帶著殘部逃入了祁蒙山,當了土匪,在山裏貓了三年。後來解放軍大剿匪,他女婿被逼得走投無路,和國民黨特務接上了頭,準備逃往美國。
  買通了路子之後,老頭和家眷就被他女婿接進了山裏,等船的消息。因為風聲很緊,帶著家眷不方便,這段時間,他女婿把他們安頓在了壹座道觀裏,偽裝成道士,等特務的接應。
  說是道觀,其實是那種民間的土廟,不過,和其他山區的廟宇不壹樣的是,這座道觀建築在兩座相距不到五十米的懸崖之間,下面騰空,十分奇特。整個道觀類似於壹個巨大的階梯,壹層壹層,壹共有七層,墻壁都是刷著黃漆的泥墻,十分的簡陋,最上面四層,就是架在兩道懸崖中間的木板,連欄桿也沒有。幾個神龕上面都是土塑的三清像,也有觀音和土地,很有中國的特色。
  整個道觀由兩個老道士打理,老的還是年輕壹點道士的父親,那年代兵荒馬亂,香火稀薄,他女婿就給他們壹些錢,作為掩護。
  那個老教授在道觀中生活了兩個月,道觀是在深山裏,爬上爬下不方便,他也無事可做,就開始研究這道觀中的古董。就是在那段時間,他發現了壹個奇怪的東西。這道觀中很多的東西,都是粗制濫造的民間土貨,沒有什麽價值,偶爾有幾件古董,也是明朝時候的東西。然而,道觀的最頂上那層,卻有壹個青銅煉丹爐,形狀十分的奇特,好比壹只倒翻的蓮花,看上面的銅銹,年代更加的久遠,和這裏其他的東西有很大的區別。
  老教授不是學歷史的,但是當時的老夫子,對於這些都有點閱歷,他很感興趣,就問了老道士,這丹爐是從哪裏來的。
  那老道就稱贊他眼光很厲害,這丹爐確實不普通,是解放前壹次地震,從山裏塌出來的,當時壹起塌出來的還有很多的死人骷髏,村民很害怕,就擡到這裏來給神仙鎮著,已經是有六十多年了,他當時還小,具體什麽情況也不清楚。
  老教授聽了就覺得越發有趣,然而當時兵荒馬亂,自己的身份又特殊,也沒法進行更多的調查,他就在道觀裏琢磨了壹段時間,後來也就沒有下文了。不過,當時境遇和環境讓他對這件事情的記憶非常深刻,對於那個丹爐的形狀和花紋,也記得十分清晰,所以壹看到裘德考給他看的圖形,他就認了出來。
  他告訴裘德考,這個花紋是在丹爐的蓋子上,形狀和這圖形壹模壹樣,他絕對不會記錯。如果他想知道得更多,可以想辦法去那個道觀了解壹下情況,不過,滄海桑田,現在那地方還在不在,要看妳的造化。
  裘德考聽了之後,又是興奮又是失望。興奮的是,顯然這份圖形背後的東西,比自己想的還要豐富;失望的是,聽完這些敘述,他對這個圖形仍舊壹無所知。
  他很想親眼看看老教授口中的那只青銅丹爐,然而,這在當時幾乎是無法實現的。當時壹個美國人要到中國去,相當的困難,特別是他這樣臭名昭著的文物販子。
  不過裘德考這人是非常自負的,他想做的事情,沒有人能阻止。他還是想了辦法:自己不能到中國去,但是這麽多年的文物活動下來,他在中國有著嚴密的關系網。他開始設法聯系中國的老關系,想辦法找人進祁蒙山,到那個深山道觀之中去看看,了解壹下情況,最好,能夠把那個丹爐偷出來,運到美國。
  當時的中國剛剛受過十年浩劫,百廢待興,他的老關系已經蕩然無存,老壹輩的土夫子,都在解放後的清肅中死的死,逃的逃,文物走私這壹塊,已經完全重新洗牌。他借助自己在國民黨中的關系,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渠道,都找不到壹個認識的人。
  百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冒著風險,求助於幾個當時自己不熟悉的文物走私犯,讓他們介紹壹些長沙這行業裏面的新人。
  這又是幾經波折,不過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給他聯系到了壹個肯和他合作的中國人。
  這個人,就是解連環。
  解連環是怎麽進這壹行的,三叔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當時的大環境,連解家老爺子都不敢涉足老本行,只能吃吃老本。這走私文物是大罪,和現在的販毒壹樣,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兒,壹般不是急著要錢救命,誰也不敢去幹這個。
  而解連環當時就是個紈絝子弟,完全二世祖,解家老爺子有意洗底,從小就不讓他接觸家族生意,也不讓他學東西,所以無論膽量、眼界、閱歷還是其他的客觀條件,他都不可能會進到這壹行來,更加沒有理由能夠和國外的走私大頭聯系上。
  說得通俗壹點,文物走私這壹行是要有手藝在手,拿貨、鑒貨、估價這些技術,沒有二三十年的鍛煉積累,是成不了氣候的,而妳沒有這些能耐,就算妳主觀上再想入行,也沒法找到門道,妳的買主不會理妳。所以,如果裘德考能夠通過中間人聯系到解連環,就說明解連環必然已經和這些人有了生意來往,而且取得了對方的信任。這想來以解連環的本事,是怎麽也不太可能的。
  這個問題壹直困擾著三叔,直到他第壹次西沙之行回來,開始調查這件事情,問了解家的老大,才知道了壹些來龍去脈。不過,這事情和裘德考的事情並無關系,這裏沒有必要再提。
  解連環和裘德考接上頭之後,裘德考就將自己的計劃寄給了解連環。那是壹份詳細的資料,附上了那個老人畫的青銅丹爐的草圖和壹只先進的照相機。他讓解連環首先必須要確認那座道觀是否還在——在那段時間,古跡廟宇這種東西屬於四舊,有可能已經被毀掉——然後,收集這丹爐的信息,拍攝照片,發回美國確認,如果壹切無誤,那麽,再尋找機會將這東西走私出國。
  解連環雖然不懂下地的事情,但是去壹個地方,看看東西在不在,打聽打聽事情,還是能做的。他拿到資料之後就去了山東,根據資料上老人的回憶,找到了修建那座古道觀的山區。
  萬幸,因為道觀十分的偏僻,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滋擾,在風雨飄搖的十年中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不過,老道士已經死了,只剩下老道的兒子,也是風燭殘年。解連環拍攝了道觀和那個青銅丹爐的情形,發回了美國。裘德考拿出翻譯出來的圖案壹對比,果然那老人說得沒錯,青銅丹爐蓋子上的圖形就和帛書上壹模壹樣。不過,對於這丹爐的來歷,因為年代過於久遠,那老道的兒子也只能說出壹個大概,和那老教授說的內容也差不多,得不到更多的線索。
  雖然如此,裘德考也已經大喜過望,就發了指令讓解連環開始準備,找個辦法偷偷將丹爐走私出來。
  然而,解連環壹準備,就發現這其實是壹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裘德考沒有考慮到的是,這個丹爐比他事先預計的要大上很多,時代已經不同了,這樣的東西,在當時中國是不可能通過海關運出去的。而要是通過走私船,則要先到達浙江或者廣東壹帶,風險也很大,當時的東南沿海之亂,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
  他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都沒有結果,反而引起了雷子的註意。無奈之下,裘德考就出現了壹個喪心病狂的念頭。他讓解連環將整個丹爐砸碎,鋸成四十多片,然後標上記號,分批混在當時出口的絲綢裏運出去。
  這對於考古界來說,簡直是令人發指的獸行,但是裘德考完全不在乎,因為這東西的價值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他要的是上面的信息。
  這也可以說是無巧不成書,解連環在鋸丹爐的時候,就發現了這青銅丹爐的底部,竟然有壹個十分巧妙的機關。就是憑借著這個機關,戰國帛書上神秘圖形的秘密,才最終被解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