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浙東匹夫

歷史軍事

中平四年(187),二月初壹,中山治所盧奴縣。 朔日的夜晚,月球正運行在地球與太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93章 田種不炒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by 浙東匹夫

2022-2-19 20:45

  接受近代歷史教育的人,對於土地兼並這個問題,總會有壹個錯覺,那就是覺得這方面的政策設計、如何防範土地兼並,肯定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先進。
  後面的朝代吸取了前面朝代的滅亡教訓,總該越來越善於避開坑、抉擇越來越聰明吧?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多半是近代歷史教育受到蘇式史泰林五段論的影響,習慣了把人類社會統壹看成“原始—奴隸—封建—資本—共產”線性進化的結果。
  而華夏歷史的現實特點,是帝國時代特別漫長(我也不說“封建”時代了),那麽多朝代的教訓堆積下來,皇帝們把幾乎所有對抗土地兼並的嘗試都做過了,發現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管怎麽幹最後都會導致土地兼並亡國。
  所以華夏的帝國史,對土地政策的態度出現過多次尺蠖效應。
  覺得前壹個朝代土地政策左了,亡了,下壹個朝代就往右縮壹點,結果還是亡了。
  再下壹個朝代就繼續吸取教訓,重新回歸左壹點,然後二次亡國。再再下壹個朝代重新右壹點,然後三次亡國……
  最後就是左左右右反復橫跳,這壹跳就跳了兩千年,怎麽跳都亡國。
  站在漢末這個節骨眼上,前面可以借鑒的經驗還不是很多,但至少也湊滿第壹波尺蠖伸縮所需的素材了。左右都橫跳試過,告訴人左右都有可能亡。
  曹操、荀彧、程昱這樣的頂級政治家,當然也都熟知歷史。
  知道周因王田分封,百姓逃亡另外墾荒、動員效率不如承認私田。
  也知道秦因用民過重、服役無度,天下苦秦久矣,揭竿而起。
  西漢因末年土地兼並確實瘋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王莽因左,搞土地國有化,沒搞成,依然引起綠林赤眉,完蛋了。
  但東漢不敢搞土地國有化,還是被黃巾了。
  正因為如此,荀彧以王莽的教訓提醒曹操時,曹操並不認為“因為他要實行的新政策中,帶有壹定的王莽曾經用過的元素,就必然不好”。
  曹操是把這個問題想得很清楚的,所以他語重心長地跟荀彧、程昱自訴其誌:
  “周和王莽亡了,秦自有壹套亡法,先漢後漢又是另壹種崩潰!走不走王莽路線的都亡了,又沒見誰壹直活下來。
  所以祖宗不足法、史不足畏,要是歷史上亡過的路都不能走,那就無路可走了!只能是拼拼湊湊,博采眾長,揚長避短,拼接壹套新方法,把前代亡國者最暴政的點改掉。
  如仲德所言,孤如今只是禁止世家豪強買賣田地,又不是如王莽那般籍沒入官,縱有反抗,也不會太過劇烈,完全是可以分化瓦解,爭取大多數安分守己世家豪強的理解的。”
  荀彧因為之前沒有參加曹操的草案討論過程,所以對細節不是很清楚。曹操在討論土地搜刮政策細節時,重用的都是毛玠、棗祗、滿寵這些級別較低但更心狠手辣、擅長組織生產的能吏、酷吏。
  荀彧是聽說曹操的草案即將公布了,才急吼吼過來反對的。
  現在聽了曹操的辯解後,他也發現自己講的那些大道理有些詞窮,只能換個角度勸說,幫曹操完善細節。
  荀彧分析道:“丞相,縱然如今施行之法與王莽大異,可對於世家豪強的約束實在是太狠了。賣田地者並不壹定是要變不動產為動產、便於遷徙投敵。
  只能說遷徙的可能比較大,屬下也知道,早在十年前,司隸、豫州世家,趁著兵亂之前賤賣田地移民荊州避禍,不勝枚舉。
  但縱然如此,若是不想個充分的理由,只壹味殺戮抄家,天下民心盡喪矣。治國如治水,川壅而潰,傷人必多,何況百姓賣田避戰之心,自古堵不如疏。”
  對於世家當中那些有眼光、有見識的家夥,能趁著戰亂到來前賣地跑路,荀彧還是承認的,因為他對於這活兒太熟了。
  他自己所在的潁川荀氏,就是趁著司隸地區被董卓橫掃之前,把潁川老家的莊園都賤賣了,投靠各地諸侯的嘛。
  還有河內司馬氏裏某幾支有眼光的,也是典型的在董卓暴揍王匡之前就賣了河內的莊園跑了。當時有識之士都知道整個司隸、乃至與司隸接壤的郡,都會變成血腥戰場。
  曹操不想再聽老生常談,直接擡手制止了荀彧,讓他挑建設性的意見說:“這些道理孤都明白,不過事已至此,不是空談遠見的時候。文若便說說,孤還有什麽法子既把這事兒做了,又取信於民。”
  荀彧嘆了口氣:“若是丞相堅持施行此政……至少先明發天下,強調對世家豪強中那些不經營工商者的絕對保護。
  而且要鼓勵他們組織自家家奴充分耕作,甚至暫時虛與委蛇,暗示不會趁著清查田產的機會壹並徹查隱匿人口奴隸。
  這樣或許能緩和壹下反抗,等把那些賣地遷徙投敵的豪強都解決了,再徐徐圖之查隱匿人口的事兒。”
  荀彧也想不到什麽好辦法,只能是勸曹操每時每刻註意統壹戰線,壹次只對付壹個細分類別的敵人,別同時樹敵過多。
  聯合大多數,打擊壹小撮。打擊完壹小撮之後,再從剩下的大多數裏設壹個新劃分標準,分化出來新的壹小撮繼續打。
  有需要打擊的經濟模式,就必須有對應的要鼓勵的經濟模式,這樣人心才有期待,才穩得住。
  “文若此言倒是不假,既然要改田,就要主動承諾放緩徹查隱戶以示好。這算是壹個安撫的籌碼。”曹操也從諫如流,立刻把這壹條補充進去。
  但後面還有更嚴重的問題,荀彧繼續追問:“丞相,還有壹個很嚴重的問題,您的教令草案規定的是禁止田地買賣,那是不僅處罰賣,也處罰買。
  這個雖然對於抑制土地兼並有好處,但實在於法無據。教令中寫的是壹旦發現‘通敵’,勾結劉備轉移財產,就要殺家族核心成員、旁支罰為官方的農奴,家丁家奴釋放為屯田民。
  賣地的還好說他是想遷徙投敵,買地的又有何罪?土地兼並本身可不能定為罪吶,不然,還是王莽之政,天下富人見不許他更多囤地,會激烈反抗的。”
  曹操之前也還沒想到這個細節,看了荀彧的提問,覺得有必要處理壹下。不過他壹時沒想到,下意識就向旁邊的程昱看去。
  程昱看到曹操期待的眼神,心中壹動,忽然有了壹個毒計。他連忙幫領導做最終解釋、把法理圓回來:
  “丞相,屬下以為,不如在教令中加入壹些解釋法條教化民眾的說辭,好讓天下人理解丞相的苦心。
  之所以我們要連買地的人也處罰,是因為‘買家有可能是在跟賣家唱雙簧、賣人情’。
  比如賣家想去劉備那兒探探路,他們賣地本來或許沒人接盤,因為現在年景不好,大家都怕田地產權得不到保障。
  這種情況下,居然有人敢接盤,這不是‘向那些想投靠劉備的投機分子示好、多留壹條人情退路’,又是什麽?
  所以,只要有土地囤積炒賣,那就統統是壞人!壹律嚴懲!只有不買也不賣,堅持自種,這才是誠實樸素的耕戰體系。”
  曹操眼睛壹亮,暗忖還是仲德在這些陰損的方面比文若好使吶!這麽歹毒的法理定性都想得出來!
  荀彧這人,只懂走正道,不會出奇計,在曹操局面占優的時候,荀彧這樣的人才是很好用的,因為曹操只要堂堂正正平推,內部不犯錯,就能贏。
  但是,現在是曹操局面劣勢的情況下,他必須不擇手段、出奇計、下猛藥。他已經被逼到絕路上了,輸贏就在這壹波,不出點怪招肯定是被劉備弄得慢性死亡,猛藥改革說不定還有壹搏的機會。
  壹次次地磨合下來,曹操心中對荀彧的信任也只能是漸漸下降,變得不如對郭嘉、程昱的信任。
  這不能怪曹操,只能怪荀彧自己的才幹稟賦只適合打順風仗,不適合逆風翻盤的局。
  三人又密謀切磋了壹會兒,最後曹操拍板,按照更偏重於程昱勸說思路的方式,改造他的變法教令,然後明發青州、豫州。
  壹言以蔽之,那就是王莽的王田制是直接否認土地私有制,要無差別分田。他曹操不否認土地私有制,他只搞戰時臨時交易封鎖。
  王莽要的是所有權,他曹操只要凍結鎖死流動性。
  ……
  教令下達之後,曹操麾下的官員,很快開始壹邊改革,壹邊在各州宣傳新政策,讓所有雖然田多但堅持耕種的豪強不要擔心,不會均貧富到他們頭上。
  曹丞相只打擊炒作囤積,不打擊勤勤懇懇種田的。
  即使如此,青州、冀州、豫州,依然有多處小規模的豪強作亂,少則數百人起事,多則數千人,不過都被曹操用武力壓了下去。
  這些事兒多半也是十二月才開始零星發生,最初幾波起事因為過於倉促,也無法得到對面劉備的接應。
  主要是劉備也沒做好思想準備,部隊沒有進入備戰狀態,沒想到曹操這個點還會搞內部大刀闊斧的改革鬧出亂子。
  消息傳到劉備那邊時,已經是年關前後了,天氣那麽冷,也無法立刻調動部隊。
  好在第壹波過去之後,劉備就吩咐部隊進入隨時可以開拔的戒備狀態。
  劉備打算,等二月份開始,如果曹操境內還有內亂,他的大軍就隨時出動、接應曹操境內的豪強地主起義。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有流動資產的工商業型豪強,也冒險突破軍事實控線,帶著細軟想方設法偷跑到劉備這壹邊。
  曹操只重耕戰,打擊工商的路線,已經是徹底擺到明面上了,而商人階級腦子最敏銳消息最靈通,不跑還等著被殺不成。
  那些家產結構物資多而田地少的,本來不用賣地也能跑,就直接轉移了。
  曹操這方面的損失也不算太大,因為他打擊了土地交易,那些逃跑的世家豪強只能是帶著動產逃,土地莊園帶不走,就被曹操直接無償沒收、分給屯田客。
  也沒人敢買這些莊園,因為買田與賣田同罪嘛,算是為通敵提供便利。
  ……
  劉備方面也有細作在關註曹操那邊的動向,也接收到了壹些流亡過來的有錢失地世家豪強。
  這些世家豪強到了劉備這邊,拿著大筆的流動資產要重新置業,少不了推高劉備轄區內的房價地價——
  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因為十年前劉表剛到荊州的時候,荊州也經歷過壹波土地價格暴漲,就是因為司隸、豫州來的中原流亡士人“爭買荊州田宅,田價暴漲,民怨沸騰”。
  用現代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國際遊資”太多,“戰亂熱錢”太多,推動資產價格暴漲。(這裏的“國際”打了引號就是強調不是真的國際,只是淪陷區向光復區流動,是壹個大漢內部不同區的流動。)
  好在劉備這邊的應對措施跟十年前的劉表大不相同,劉備手上的金融工具也比劉表當年先進得多。
  所以劉備打算跟李素商量壹下,能不能拿出壹些措施來限制淪陷區熱錢來搶買田宅。
  另外,淪陷區的人和錢大量流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曹操那邊禁止土地交易之後,確實卡死了絕大多數的交易,但也不是完全卡死。
  因為土地交易不比動產買賣,雙方有田契地契和買賣文書,並不能算買賣完成。自古買賣房地產都是要到官府那兒備案登記的,否則官府不保護不承認。
  但是特殊情況下,曹操卡死的只是那些堅持要去官府登記的正式交易,卻無法卡死那些雙方只簽合同、付錢、但不登記的黑交易。
  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或者田價實在便宜誘人,黑交易也是有人會買的,哪怕不被官府保護,有便宜就肯冒險。
  就好比後世商品房貴、小產權房便宜,只要小產權便宜到壹定程度,價格太誘人,買家哪怕明知不受法律保護,還是會掏錢的。
  而小產權買賣的既得利益者流入劉備轄區之後,劉備就面臨壹個經濟學治理的問題:
  要不要為了拉攏人心,而承諾“將來光復淪陷區後,承認淪陷區百姓的小產權房地產交易”呢?
  承認了,等於是助漲土地兼並。不承認,又搞得跟曹操幫兇似的。
  這些問題劉備心裏都沒底,他只能請教李素,看看丞相對這些淪陷區接收過程中的經濟大政方針,有什麽看法。
  說起來,劉備還是挺狂妄的——都還沒跟曹操決戰呢,就已經把曹操的五個州視為“即將光復的淪陷區”了,打都沒打,先把打下來後如何治理、如何經濟過渡都想好了。
  當然了,劉備現在也算有這個實力,好歹比另壹個時空季漢和吳提前預瓜分曹魏八州要合理得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