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貴胄

歷史軍事

當朱曉松把腦子裏如同亂麻壹般的記憶都捋清楚之後,忍不住就嘆了壹聲,繼而又翻身坐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零四章 李乾順:天命在我?

大宋最狠暴君 by 天煌貴胄

2021-12-6 20:26

  這些人肯定是要淩遲的,九族全部扔給秦會玩也是肯定的,抄家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或許,還應該把他們的祖墳都給刨掉,順便再玩壹出挫骨揚灰。
  趙桓覺得讓是讓他們這些滾著嘰歪患者死出個好死來,自己都特麽對不起自己這兩次穿越!
  但是現在唯壹的問題是,怎麽才能讓這種滾著嘰歪都壹起跳出來?
  畢竟,大宋不是後世,大宋的這些混賬們也遠比後世那些滾著嘰歪患者們更精明,而且在沒有網絡的時代,就算想用戰忽局來釣魚也是壹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而且壹想到自己還沒有戰忽局可以用,趙桓就止不住的有些心塞。
  但是就像阿張說的那樣兒,有人歡喜有人愁。
  趙桓現在很愁,所以西夏國主李乾順就很高興——
  元祐元年即位時只有三歲,直到大宋元符二年、西夏永安二年時才親政的李乾順,從來就不是個好東西,也絕不是什麽好惹的善茬——
  愛好漢文化,在國內傳授漢學以培養官員,同時還減少賦稅,註重農桑,興修水利。制定按照資格任官的法令,對文學優長者特加獎擢。撰《靈芝歌》,歌詞刻石置於學校。
  就這麽看,這貨應該是跟“願後世生中國”的耶律洪基壹樣的宋粉吧?
  然而並不是。
  自從李乾順親政之後,這貨就壹直在努力的聯遼抗宋,聯金滅遼、宋,總之就是大腿找粗的抱,順便不忘踩大宋壹腳。
  而且就在之前完顏宗望兵圍汴京的時候,李乾順這貨就開始蠢蠢欲動,而完顏宗瀚也不是什麽好鳥,臨死都沒忘再陰李乾順壹把——
  就在困守大同的時候,完顏宗瀚特意派人出使西夏,約李乾順壹起出兵滅宋,並且許諾將秦鳳路、成都府路都等都讓給西夏,大金國只要剩下的地方。
  按照常理來說,像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就算李乾順想要抱著金國的大粗腿踩大宋壹腳,那也應該先派人打探清楚之後再做決定吧?
  但是李乾順並沒有,反而直接選擇了相信,不僅信了,還特別賣力的出兵策應,不僅派兵攻陷了震威城,順便還上演了壹出三光屠城的戲碼。
  在李乾順看來,這個世界上誰都有可能會涼,就算自己也不例外,但是強大到能滅亡大遼的金國爸爸又怎麽可能會涼?尤其是金國爸爸準備滅掉的是大送——
  有趙吉翔那個沙雕皇帝在,估計金國爸爸很容易就能讓大送跪下來唱征服。
  然而因為消息滯後等等原因,直到完顏宗瀚都涼透了之後,李乾順才知道金國爸爸的勃極烈完顏宗瀚已經涼透了。
  與此同時,趙桓不斷的拿金兵築京觀的消息也傳到了西夏。
  李乾順徹底傻眼了。
  原本的局面是金國>大宋>西夏,然而現在的局面卻是大宋能把金兵拿去築京觀,面對這樣兒的大宋軍隊,顯然不是西夏軍隊能夠對付的。
  然後李乾順就決定要更加的抱緊金國爸爸的大腿,在聯金抗宋的同時要努力的給大宋的新任官家添堵。
  但是很可惜的是,趙桓上輩子砸慣了別人的場子,還從來沒被人砸過,這次因為金兵以及那群豬隊友的事情就已經夠惱火了,現在西夏又莫名其妙的跳出來屠了震威城……
  再加上趙桓向來就是頭鐵慣了的,甚至頭鐵到從來不關心對面有多少敵人,只關心敵人準備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以什麽樣兒的方式去死,所以只是回去稍微壹做準備,趙桓便帶著十幾萬大軍來砸西夏的場子了。
  而且趙桓壹上來就是赤裸裸的陽謀,表面上的兩路大軍和暗中準備的另外兩路大軍其實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趙桓也沒想著瞞過誰,李乾順也不會傻到相信趙桓真的會只有兩路大軍。
  面對著這種局面,若是按照常理來說,現在該李乾順頭疼的欲仙欲死吧?
  然而並不是。
  現在李乾順就十分高興,就在趙桓感覺有些心塞的時候,李乾順卻已經激動的想要放聲高歌了——
  有人願意帶著全部家當跑到西夏,不僅自帶幹糧從軍,還爭先恐後的表示願意給自己帶路,李乾順覺得就連老天爺都在幫助自己,甚至產生了“天命在我”的感覺。
  打金國打不過,打宋國……除了盼著宋國當今官家忽然變成壹個類似趙吉翔的沙雕之外,實際上也特麽打不過,畢竟西夏的牛逼其實全靠大送的那些廢物文臣們來襯托,西夏實際的歷史就是壹部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血淚史。
  但是現在不壹樣了,有了這些宋國人主動前來投軍,而且是壹窩蜂的帶著家當和家奴跑過來投軍,李乾順又怎麽可能不激動?
  畢竟,沒見過誰會派壹群人自帶大筆家財還拖家帶口的跑來當死間的。
  為此,李乾順不昔拿出了大量的官職和封賞來籠絡人心,直把那些從大宋跑過來的“鄉賢士紳們”感動的涕淚橫流,就差跪在地上高呼“皇帝聖明”了。
  “宋軍還有多久能到邊關?依諸卿之見,朕又該如何應對?”
  西夏的朝堂之上,李乾順笑呵呵的打量著新近歸順,而且壹歸順就能位列朝班的諸多“大宋的鄉賢士紳們”,心中甚至隱隱有壹種“天命在我”的感覺。
  然後這些原本的“鄉賢士紳們”,如今對西夏“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們”在第壹次大朝會上就讓李乾順見識到了什麽叫做“計謀”。
  “廣施教化,自當四夷來歸!”
  “設伏兵於邊關,三通鼓後蜂擁殺出,宋兵必不戰自潰!”
  “不若與大宋先行議和,便宋兵退時再銜尾追殺!”
  “擒賊先擒王!陛下可遣壹上將,直取大宋中軍,若能俘虜大宋官家,大宋必不敗而敗!”
  然後李乾順就壹臉懵逼的瞧著這些“肱股之臣”。
  廣施教化?四夷?那老子這個西夏人算什麽?
  設伏兵於邊關?還三通鼓後蜂擁殺出,妳們這特麽是讓老子去送人頭嗎?
  議和?能不能提出哪怕是壹點兒有建設性的意見?
  擒賊先擒王?這倒是有建設性了,可是老子上哪兒去找壹個萬軍之中取敵首級的猛將?可還行還不如議和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