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精彩絕倫!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2
上午十點半。
時間壹到,還沒等陳舟說話,整個報告廳已經瞬間安靜了下來。
原本因為小聲討論,還有些嘈雜紛亂的會場,也在這壹瞬間,集體消音。
這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倒是令陳舟頗為驚訝的。
但也從側面說明,大家的註意力,其實都在陳舟身上。
PPT打開,投影機在白色的幕布上,緩緩投出這次報告會的兩個主題。
【關於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理論研究及色禁閉的來源與機制】
沒錯,陳舟的報告會,所選用的主題正是他自己投稿的那篇論文。
要不是已經跟弗裏德曼確認過,要把這篇論文作為自己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話。
陳舟現在已經憑借這篇論文,完成了壹次系統任務了。
當然,陳舟這次1小時報告會的內容,絕不單單只限於這篇論文的內容。
不管是他在年前完成的關於膠球的論文,還是後來由克羅斯所撰寫的最終膠球實驗論文,也都在陳舟的報告會內容之中。
擡起頭,看了壹眼臺下坐著的眾人,迎上壹眾眼神激動的年輕人,以及饒有興趣觀察自己的物理大牛們。
陳舟緩緩開口,正式開啟自己的1小時報告會。
“原子核內,粒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內起維系作用的力,它將質子和中子中的誇克束縛在壹起,並將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束縛在壹起。”
“1967年初,SLAC的20GeV電子直線加速器建成,隨著能量增大,實現了高能電子的‘深度非彈性散射’,發現了質子內有無數點電荷,且基本上是自由運動的。”
說完這句話時,陳舟看了坐在臺下的弗裏德曼壹眼,這是他的傑作。
也是SLAC高能直線加速器建成後,最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弗裏德曼也註意到了陳舟看過來的視線。
他在微微錯愕之後,臉上逐漸露出了壹絲微笑。
顯然,弗裏德曼沒想到陳舟會以這樣的方式,作為報告會的開場。
因為在他看來,陳舟這有點跑題了。
但是,這卻從另壹個方面,結合了他的開幕式演講。
陳舟收回視線,繼續著自己的報告會。
這才剛剛開始。
“1969年,費曼教授提出了部分子模型,認為強子是由許多帶電的點粒子構成的,這些點粒子被稱為部分子,在高能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過程中,可以近似作為相互獨立的粒子。”
“將部分子模型和誇克模型結合起來描述,就可以得出,強子是誇克通過色相互作用結合成的復合粒子,強子內的部分子可以由三類粒子組成。這三類粒子也就是價誇克、海誇克和膠子。”
“質子內部,除了三個價誇克外,在極高能量的電子打入後,又被激發出了無數的正反誇克對,也就是海誇克,因此才看到了無數的‘自由運動’的點電荷。”
“這樣,在低能下看到的質子和在高能下看到的質子,就統壹了起來。”
“1973年,格羅斯教授、波利茨教授和威爾茨克教授,通過壹個完善的數學模型說明了,誇克之間越接近,強作用力越弱。”
“當誇克之間非常接近時,強作用力是弱到它們,完全可以作為自由粒子活動的。”
“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漸進自由’。反之,誇克之間距離越大,強作用力也就越強。”
“‘漸進自由’的發現,也直接導致了壹個全新的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誕生。”
臺下,格羅斯教授、波利茨教授和威爾茨克教授三人,聽到陳舟的話後,表情同樣有些微妙。
這三位大佬是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存在。
他們的量子色動力學,對標準模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也因為他們的發現,物理學家更接近於實現壹個偉大的夢想。
這就是,為重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構建壹個統壹的理論,壹個適用於所有物質的理論。
陳舟很自然的看向三人,沖三人微微點頭致意。
陳舟壹開始是不知道有哪些人,會過來參加這次物理學家大會的。
但是來到會場之後,他才發現,那些只在新聞中見過,尚未謀面的物理學大佬們,居然來了大半。
除了這三位大佬外,還有提出了質子和中子是由三個誇克組成的默裏·蓋爾曼教授,發展了原子核內部結構的非球形理論的本·羅伊·莫特森教授,以及被譽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父”的謝爾登·格拉肖,等等等等。
這些大佬的出現,也讓陳舟臨時改變了報告會開場的方式。
到現在,已有不少人猜出了陳舟的意圖。
正是在壹代代物理學前輩們的努力下,物理學才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才會有了那麽多驚人的發現,才能讓人們越來越認清物質的本質。
陳舟用這麽長的開頭,就是為了把弗裏德曼在演講中,所提出的時代的延續,再更加準確的敘述出來。
他還有壹個想法,那就是讓在座的年輕物理學家們,甚至於有意於科學研究的人們明白。
科研從來不是壹個人的事,也不是壹個時間的事。
這是歷史不斷向前的結果。
而每個人,都是歷史中的壹粟。
“量子色動力學解釋了膠子的存在,認為帶色的誇克,通過交換膠子而結合,也就是誇克與誇克、誇克與反誇克、反誇克與反誇克之間,通過膠子而結合在壹起。”
“凡帶有色荷的粒子,能放出和吸收粒子,從而實現強相互作用。吸收和放出膠子,可使誇克改變顏色。而原子核內的核力,是核子內誇克之間,強相互作用力的剩余效應。”
“我們壹直沒有在實驗中,發現自由誇克和膠子的存在。因為誇克和膠子,都有‘色’量子數,壹種猜測是帶有顏色的誇克和膠子,就像被囚禁在整體無色的‘牢籠’裏面。”
“這種現象也就是‘色禁閉’現象,是壹直未被解決,無法獲知來源和機制的問題。”
“而現在,我們可以解答這壹現象了。”
在這段帶有深意的開場白之後,陳舟快速的翻到PPT的下壹頁。
此刻,臺下眾人都在屏息以待。
沒有絲毫的停頓,陳舟再次開口,解釋起了PPT上,那為數不多的文字,以及那為數眾多的算式。
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於投影布上的算式,所有人都在認真地聽著陳舟的講述。
哪怕是任何壹個微小的細節,哪怕是陳舟話語中壹個稍微加重的音節,都被他們牢牢捕捉。
在此時,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投影布上的PPT隨著陳舟的操作,在以壹種均勻的速度放映著。
而陳舟也壹種均勻的語速,在進行著自己的講述。
“在以往,QCD禁閉問題是無法通過低能QCD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但是,QCD禁閉問題和低能QCD不可計算難題,是有著極大聯系的,由此入手……”
前面,PPT上的內容,以及陳舟的講述,或許是足夠扣人心弦的。
但是到了這裏,所有人忽然都屏息以待。
甚至連眨眼都顯得極為克制。
因為,這裏將是整個“色禁閉”問題的核心解決思路!
這裏,陳舟也將全面揭示“色禁閉”的面紗。
臺上,陳舟切換幻燈片的速度,明顯變慢了壹些。
臺下,坐在壹起的物理學大佬們,面色凝重。
雖然已經提前從SLAC官網上,獲得了陳舟的完整論文。
但是,這麽短的時間,他們只能邊準備行程,邊研究陳舟的論文。
對於其中的核心問題,其實還有著不少的疑惑。
這也是他們前來參加這次物理學家大會的主要原因。
“格羅斯,妳能夠理解他這種方法嗎?”
威爾茨克看了眼自己手邊的打印稿,以及那上面所做的標註,用只有他們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向坐在旁邊的格羅斯問道。
格羅斯扭頭看了這位老友壹眼。
威爾茨克疑惑道:“怎麽?”
格羅斯這才低聲回道:“暫時還沒完全理解。”
威爾茨克:“……”
格羅斯直接無視了老友的表情,遲疑著說道:“他和我們壹樣,把數學的方法,帶到了物理研究中來……”
威爾茨克楞了壹下,猛地擡頭。
只見投影布上,剛切換的幻燈片上,出現了壹個新的數學模型。
為什麽說這是壹個新的數學模型?
是因為,這是壹個他們從未見過的數學模型!
但這是陳舟在這篇論文中,所用到最為核心的壹個數學模型!
也是因為這壹數學模型的引入,從正面擊潰了橫亙這麽多年的“色禁閉”難題!
“這是他自己發明的嗎?”
威爾茨克看了看投影布上那個陌生的數學模型,又看了看手邊打印稿上,他所驗證的內容,語氣之中滿是不可思議。
“這得問他自己……”格羅斯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這個橫空出世的數學模型,是從哪來的。
頓了頓,格羅斯有些感慨的說道:“他本身就是壹位傑出的數學家,也許發明壹個新的數學模型,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
威爾茨克沒有說話。
此刻,臺下的眾人,都被陳舟這壹頁幻燈片上,所放出的數學模型所吸引著。
所有人也都有著威爾茨克和格羅斯同樣的疑惑,這壹數學模型,從何而來?
在物理研究中,尤其是理論研究中,使用到的數學模型,本就多不勝數。
只要這個數學模型能夠邏輯自洽,能夠解釋得清問題,那又有何不可呢?
很快,臺上的陳舟,給出了答案。
“這個C-C模型,是我專為解決‘色禁閉’問題,所發明出來的……”
此言壹出,臺下頓時壹陣騷動。
就算已經有了這些猜測,如威爾茨克、格羅斯這些物理學大佬們,依然壹臉驚嘆的看著臺上的陳舟。
而其他的年輕物理學家們,更是壹臉的難以置信。
這就是數學家的豪橫?
為了解決物理學的難題,發明了壹個數學模型?
更關鍵的是,這個數學模型,還真就解決了“色禁閉”這樣的難題?
伸手制止了壹下臺下的騷動,陳舟繼續說道:“C-C模型的引入,將為‘色禁閉’從理論上,提供壹個合理的解釋,它的來源也脫胎於量子色動力學和規範場論……”
頓了頓,陳舟看了壹眼臺下的眾人,輕聲笑道:“如果對千禧難題之壹的規範場論感興趣的話,可以從C-C模型入手。”
說完,陳舟不再管臺下變得更為騷動的眾人,開始為“色禁閉”問題作最後的解釋。
陳舟是不管臺下的眾人了,但臺下的眾人,此刻卻已經徹底興奮了起來。
這可是千禧難題的契機啊!
這可是壹百萬美金的契機啊!
這也是物理學的難題,不能說是去研究數學的……
臺上,報告會仍在繼續進行。
臺下眾人的情緒,已經完全被調動了起來。
許多人拿出了比剛才更為認真的“態度”,越加仔細的聽著陳舟的講述。
終於,“色禁閉”問題的解決,來到了最後壹張幻燈片。
C-C模型的出現,仿佛就是那開啟塵封之門的鑰匙,瞬間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大門。
將門後的世界,呈現給了世間眾人。
到這,陳舟已經完成了報告會的壹大半內容。
“色禁閉”問題,是他在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理論研究中,所遇到的最為棘手,也最為困難的問題。
要不然,最初的陳舟,也不會想著繞開這壹難題,直接沖著結果而去。
只要“色禁閉”問題搞清楚了,那麽剩下的內容,就都水到渠成了。
稍微看了眼手表,陳舟正準備繼續自己的報告會。
卻沒想到,臺下忽然響起了掌聲。
陳舟還沒來得及看清是誰,就聽見掌聲由點及線再到面。
報告廳內,充斥著熱烈的掌聲。
這是對他這壹研究成果的認可。
毫不誇張的說,正是這壹理論的突破,才會有了膠球的發現。
除了那些知名的物理學大佬們,其余那些年輕的物理學家們,更是個個表情激動地看著陳舟。
陳舟面帶微笑,坦然接受了這些掌聲。
但這,還未結束。
“謝謝各位,還請等我全部講完,再鼓掌。”
聽到陳舟的話,臺下眾人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隨著掌聲逐漸減弱,陳舟稍微整理了壹下思緒,開始報告會最後的內容。
“膠球壹直都是量子色動力學所預言存在的粒子,但是我們壹直無法從實驗中找到它……”
“但這次,卻不同……”
臺下眾人也由動轉靜,認真的聽著陳舟的講述。
從常規量子數膠球開始,到奇特量子數膠球。
陳舟完整論述了自己對於膠球的理論研究。
包括膠球實驗中探測方法的創新,探測器的選擇,以及未來更多可能性。
陳舟並沒有藏私,而是全部講述了出來。
物理學的繁榮發展,是不可能只靠他壹個人的。
當然,他也不會將這些想法,全部寄托於他人。
但和陳舟的想法不同,陳舟是真的覺得,這些都是時間堆積的東西。
如果不是“色禁閉”問題擋著,都是他很快可以得出的結論。
可在臺下的眾人,無不驚嘆於陳舟那近乎準覺壹般的物理學直覺。
他們都有壹個疑問?
他怎麽知道應該往這個方向走?
他怎麽知道應該在這個能量區間裏,去深入探索?
即使他們對於陳舟的研究方式,早已有所耳聞。
但他們可不相信,短短時間內,能夠做出這般研究成果的人,會僅僅依靠著文獻的梳理?
只不過,更多的理由,他們也想不出來。
只能歸到陳舟的物理學天賦上去。
時間緩緩流逝,陳舟也帶著眾人,走了壹遍從理論到實驗的路程。
終於,陳舟將幻燈片翻到了最後壹頁。
這場報告會,也來到了結束的時刻。
此時,時間剛好到11點半。
“……由此,我們發現了壹直藏匿於量子色動力學之中的——膠球!”
陳舟的聲音,不算多麽響亮。
但卻仿佛有著不容置疑壹般的魔力。
就在聲音落下的壹瞬間。
弗裏德曼、格羅斯、波利茨、威爾茨克、默裏·蓋爾曼、本·羅伊·莫特森、謝爾登·格拉肖、威騰,等等等等……
這些物理學界已經功成名就的大佬們,齊齊站了起來,帶頭為陳舟鼓掌。
這壹次的報告會,只有四個字,精彩絕倫!
緊接著,所有的與會者,全部站了起來。
為陳舟奉上了熱烈的掌聲。
這掌聲,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