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壹十九章 特殊藥水
新手法醫 by 雪兒格格
2023-10-8 20:16
壹個小時後。
專家組的人回來了,看到裏面的配置,周寧驚訝的不行。
裏面有很多周寧熟悉的面孔,當然不是研發中心的人員,不過也都是各學科裏面,真正的大拿,琴大能派出這樣的壹個專家團隊,顯然是動真格的。
盧院長自然在其中,見到周寧眉飛色舞地給他壹個眼色,沒有過去熟絡地打招呼,畢竟老盧知道周寧忙,周寧也知道老盧需要樹立起威望,二人非常默契地點點頭。
人員陸陸續續進來,後面跟著兩個老頭,壹個周寧認識,他趕緊站起身,雙手朝著老頭伸過去。
“胡老好久不見,沒想到妳跟著過來了。”
胡老咧嘴笑了。
“聽妳的意思,不算是很歡迎啊!”
“哪能,不過妳們既然過來,是不是要給這個河西學院,開設壹些新的學科?”
胡老點點頭,指著身邊的老頭說道:
“妳小子,腦子就是活絡,稍微給妳點兒提示,妳就能猜到學校領導的意向,我們這些老家夥想了壹路,也沒想明白,幹脆也不猜了。
來給妳介紹壹下,這是我的老友朱國政,涉獵的學科有點多,大家熟悉的粉體材料就是他搞出來的,當然年輕時候,跟著故宮的人,去研究壹些古代材料的修復,也花了大量時間。”
聽到這個,周寧眼睛壹亮,趕緊握住朱國政的手,朱國政笑著看向胡老。
“我說,這小子看我的眼神,我怎麽覺得怪怪的,而且後脊梁骨冒涼風,妳是不是說了什麽不該說的?”
胡老擺擺手。
“少廢話,年輕人裏面,我能看上的就這麽壹個,還被李成斌搶了,不然我非得拽著他去當徒弟,哎可惜了。”
周寧笑著湊到二人面前,沒有壹點兒不好意思,趕緊低聲說道:
“朱老幸會,我這邊遇到個難題,剛剛聽胡老介紹妳對材料還有修復方面的研究,我想讓您幫我看壹個東西,文件材料,很多年的古董,不知道是因為受潮,還是塗抹了什麽東西,現在成為木板壹樣的東西,我想將它們分開。”
似乎聽到周寧說話,徐達遠已經快步過來,見周寧攔著胡老和朱國政,徐達遠笑了。
“周小周妳可以啊,知道自己找人,行了別站在這裏說,過來看看東西吧,我保證朱老絕對感興趣,而且是妳攔都攔不住的那種。”
朱國政搓搓下巴,看看徐達遠和周寧,最後目光落在老友的身上。
“我怎麽有種,被妳們賣了的感覺?”
胡老壹瞪眼。
“不是妳快七十的人了,有什麽我們好惦記的,有點兒能力,發揮余熱,還給妳在這裏開學科,妳是不感興趣,還是怎地?要是不想這個行業有發展,妳趁早說啊!”
朱國政壹擺手,直接笑了。
“妳少來,走咱們看看去,我也挺想知道,妳們說的那個東西是啥。”
說著,幾人去了隔壁房間,畢竟這裏要開現場會,對於琴大和河西學院下壹步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探討,其實都是定好的,大家搞壹個儀式,最後簽個字,電視臺壹播出,合作的事兒算是宣傳出去了。
胡老、朱國政、黃局、徐達遠、大趙和周寧幾人落座。
馮老忙著去看那些棺木彩繪,而且要研究開啟方式,不過沒看到劉雨菲和方東升,周寧微微有些擔憂,畢竟夏沫沫跟他們在壹起。
“他們去調查的沒回來?”
徐達遠咳嗽壹聲。
“已經往回走了,別擔心他們的安全,行了先把妳們發現的那些東西拿出來,給專家看壹眼。”
大趙將整理箱放在桌子上,周寧戴好手套,將最上面的兩個檔案袋打開,就仿佛兩塊壓縮的茶磚壹樣,放在桌子上,非常有質感。
“我們找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裝在壹個金屬箱子裏面,沒有上鎖,保存環境雖然是陰暗潮濕的山洞,但是密封情況很好,所有檔案袋我都打開看了壹眼,裏面的狀況差不多。
文件仿佛被什麽東西浸泡過,然後用液壓器夾緊,跟壹塊磚壹樣,而且這裏面的文件,跟檔案袋是分離的,也就是說,裝在裏面的時候,它們就是這樣的狀態,邊緣沒有切割,但是非常整齊,各位請看壹下。”
幾人都湊了過來,大趙趕緊給大家分發了乳膠手套,朱國政自己檢查壹下,送到鼻子下面嗅了嗅,胡老湊過去瞥他壹眼。
“我說,妳們檢測現在都用鼻子的?”
“妳這老頭,怎麽話這麽多?這袋子打開,我沒聞到什麽黴味兒,陰暗潮濕的山洞,能沒有黴味兒,我想這些材料應該是噴灑了壹些特殊藥劑,然後壓緊,不懂的人用水泡或者暴力撕開,壹切都損毀,我看過之前的壹個記錄,不過這個需要去找。”
幾人都很意外,沒想到朱國政能壹下子有方法解決,徐達遠盯著朱國政,那目光朱國政下意識退後壹些。
“朱老妳的意思是,只要方法得當,這些文件,可以恢復原本的狀態,是這個意思嗎?”
“理論上說可以,首先我去找那個文章,然後找到材料,嘗試進行恢復,我覺得這是可以做到的,但不敢打包票啊!”
此時胡老放下檔案袋,又看了看這些文件的首頁。
“從字跡上看,這個【軍機、陸自文、電報】是左手鋼筆書寫的,字跡流暢,下方的幾個簽字,也都是不同人書寫。
根據‘陸、機、報’這三個字分析,這份電報書寫習慣的時間在1930-1940年,因為在1940年之後,劄幌文在書寫上,跟我們華文有些類似,字體有壹部分進行了簡化。
至於這壹份第十壹綏靖區毀城計劃書,上面標註的年份在壹九六六年三月廿日,雖然裏面繁體字很多,但有幾個字的應用習慣,保留了獨特特征。
我認為書寫的人學習了簡體字,但習慣上還是保留當年洋學堂的書寫習慣,比如廿、書等等,所以此人必定在建國前讀過書。”
徐達遠瞇起眼,看了壹眼胡老指出的幾個字,別說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壹語道破關鍵。
這幾個字,上年紀的老人,確實容易寫繁體字。
但是這種特別的寫法,還是有所區別,尤其是這個書,下方與他們所熟悉的繁體書還是不同,下方的日字是豎起來的。
“按照胡老的分析,這個書寫的人,建國前就讀過書,而且是特殊身份,必定已經成年,那麽他在1966年的時候,至少四十多歲,太小無法保留原本的習慣,太老完全無法接受簡體字,是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