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世

月關

歷史軍事

  重生公子,仲尼正意氣風發,晏子已垂垂老矣,孫武著兵書未成,大夫相爭強晉將亡…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2章 雪後覓芳蹤

大爭之世 by 月關

2018-9-10 19:47

  慶忌起身行至殿外,站在長廊下望著密密落下,輕盈飛舞的雪花仔細思索半晌,自言自語地道:“孔丘升任大司寇的事十有八九能夠成功。”
  範蠡隨出殿外,站到他的身側,壹聽此言便問道:“大王依據何來?”
  慶忌分析道:“第壹,姬宋在孔丘輔助下,近來聲勢大漲,而三桓卻因家臣造反,勢力有所削弱,再加上夾谷之盟中姬宋君臣的表現十分出色,三桓找不出明確理由反對;第二,寡人遣使向季氏、叔氏求婚,季氏雖迄今尚無明確表示,不過對於魯君的示意,他同樣沒有答應。魯君與三桓雖然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可他們是壹根藤上的瓜,休戚相關,共損共榮,在這種內憂內患的關鍵時刻,他們君臣非不得已是決不會失和以予外人可趁之機的,因此季孫意如很有可能在任命大司寇壹事上向魯君做出讓步,以修補彼此關系上的裂痕。”
  “大王分析的有道理。”範蠡撚著胡須,困惑地道:“不過……壹個魯國司寇的位置而已,何以大王對此事如此關心?”
  慶忌道:“孔丘壹旦上位,十有八九會誅殺少正卯,此二人嫌隙之深,寡人曾親眼目睹,寡人憐惜少正卯是個難得的人才,不想他就此死去。”
  “少正卯?”範蠡壹怔,隨即恍然道:“臣也聽說過此人之名。此人與孔丘並列為魯國兩大聞人,他與孔丘壹樣時常聚眾講學,在魯國極具聲望。孔丘主張復古周禮,此人主張變法革新,孔丘倡禮,此人倡法,兩個人時常針鋒相對,那是壹定合不來的,不過此人從無惡行,又是大夫的身份,豈能輕易處置。孔丘素有賢名,會仗公權而報私怨麽?”
  “人無完人。而且,如果壹個人自以為他是為了天下蒼生,是為了給國家選擇壹條正確的道路,他就不會為此羞愧,說不定還會被他自己所感動,認為他這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呢。”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王,此言……何解?”
  “哦……,意思就是說,有些善行目的,必須要用不義的手段才能辦到,因此做那事的人即便做成了這件於國於民有利的大事,他個人的聲名利益卻會受到損害,因此許多想行善的人會望而卻步。可是這種事總要有人去做的,我不去做,誰去做呢?”
  慶忌笑了笑,輕輕說道:“有了這種自我犧牲成就大義的心理,即便受人指責,他也不會羞愧的,說不定還會因為他的高尚而自我陶醉壹番,問題是如果他的手段固然不義,所達成的結果也只是他的壹廂情願呢?”
  釋迦牟尼比老子小五歲,孔子比釋迦牟尼小十五歲,釋儒道三教聖人此時名氣雖然很大,但是都還未成正果,佛教傳入中國還有幾百年時間,慶忌不想對他多做解釋,轉而問道:“以範卿之見,治天下,法與禮,何者為重??”
  孔丘是理想派,範蠡卻是實用派,若要他來選,自然會選擇法治,是以範蠡毫不猶豫,立即回答道:“自然是以律法章程作為子民行動的準則。”
  慶忌微笑點頭道:“好利之心是人的天性,而道德之風卻在於後天的培養,我們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具備足夠的道德,那就唯有以法約束,使他們知道壹旦違犯了既定的規則,他們會付出比所得更大的代價,才能使不願意遵守基本道德的人中的大多數,也只能去遵守這個規則。赤忠治法,迄今毫無進展,荊林在東夷,手下又缺良將,寡人很想讓赤忠重新帶兵,若是有少正卯來接替他的職位,那是最好不過。”
  在慶忌看來,仁義道德是周禮的核心,卻不是周禮的發明,而是對人類社會形成後的傳統美德的壹種歸納和提煉。道德不是儒家的專利,世上沒有周禮之前,有比幹之忠,亦有費仲之奸;儒家不受重視時,有蒙恬之忠,亦有趙高之奸;待到周禮儒術倡行於天下時又如何?照樣有嶽飛之忠和秦檜之奸。忠於奸,道德與非義,這些現象不會因為儒家的存在與否而消失或產生,治理壹個國家的保障,是法律和制度。他的手下沒有對法進行過系統研究的人,少正卯做為法家先驅,正是他急欲求取的人才。
  慶忌嘆道:“可惜,我們現在對魯國鞭長莫及,如果少正卯無恙,他不會來我吳國。若是他真的有了事,我們想救也來不及了。”
  範蠡略壹思索,說道:“大王既看重此人,我們不妨做些努力。若能救得他性命固然是好,若是不能,也沒有損失。”
  慶忌攤手道:“寡人在魯國只有壹些耳報斥侯,如何及時救他性命?”
  範蠡微笑道:“不是還有小蠻姑娘和搖光姑娘嗎?兩位姑娘在關系到整個家族前程的婚姻大事上做不得主,卻不代表她們在各自的家族事務中毫無影響,若是她們能讓季氏、叔孫氏對這個少正卯關照壹下,孔丘就是想殺他,怕也不是那麽容易。”
  “小蠻……很難……,不過搖光……”,想起搖光平素在叔孫玉面前說壹不二的模樣,慶忌眼睛壹亮,連聲道:“不錯不錯,可以壹試,寡人這就修書壹封給搖光,讓她想辦法照拂壹下。”
  慶忌急急返回殿中寫就壹封書信,著人快馬加鞭送往魯國。這個法子能起多大作用他心裏也沒準,如今只能盡人力而聽天命了。
  午後,天色逾加陰沈,雪下得也更密了。範蠡告辭回府,慶忌則小睡了壹刻。待他醒來,雪已經停了,天色也漸漸放晴。
  慶忌起身,讓幾名侍女為他著裝打扮,旁邊壹個寺人拿著記事板向他稟報些事務:“喔,還有壹事,方才成秀交接了糧草來見大王,大王正在午睡,成秀便回府去了,說是……”
  “成秀?”慶忌目光壹轉:“唔……,寡人原給他壹月之期,念他奔波天下操辦糧草,壹直沒有催促,如今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嘿,我不去問他,他也裝聾作啞不提此事了……”
  他張著手,兩個俏婢正彎著腰給他系著玉帶。慶忌對那寺人吩咐道:“去,叫人準備車仗,寡人馬上要去成大夫府,還有,不要先行讓他知曉。”
  那寺人答應壹聲,連忙跑出去安排出行,慶忌收拾停當,把劍往腰間壹掛,披上壹件龍鳳飾紋的大氅,大步走了出去。
  壹輛輕車緩緩向王城北宮門行來,車後跟著兩名騎馬的武士,到了宮門前,守門士卒攔住他們去路查驗身份和進宮的腰牌,那趕車的禦者拉住韁繩笑道:“車上是夷光姑娘,要進宮看望大王。”
  轎簾掀開,裏邊探出半個身子,壹個清麗少女,渾身裹在雪白的貂裘裏面,頭上戴著連衣的帽子,帽沿滾著兔毛,只露出壹張俊俏白嫩的小臉,她向幾名站宮武士啟齒壹笑,頰上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兵大叔,大王可在宮中麽?”
  施夷光可是姑蘇王宮的壹位特殊貴客,進出無禁,壹向極受慶忌寵溺。宮中武士盡皆知曉,而且他們都很喜歡這個毫無驕縱之氣的可愛小姑娘,壹見是她,那守宮將領忙雙手將腰牌交還禦者,露出笑容道:“午後大王小睡了片刻,此時大雪初晴,大王應該還在宮中,姑娘請進。”
  “多謝兵大叔。”施夷光縮回車中,有兵士推開宮門,禦者揚鞭驅馬入宮,兩個隨行武士翻身下馬,進了宮門耳房歇息。
  此時慶忌已出了南宮門,騎著馬,在數十武士的護擁下飛騎去了成秀大夫府。
  大雪初停,成秀府的家人們正在用木鏟掃帚清除積雪,院中堆起幾座雪堆,慶忌壹行人在門口下了馬,便大步走進院中。
  壹個家將忙迎上來道:“妳們是什麽人,怎麽未經通報便闖進……”
  楚傑提著馬鞭打斷他道:“少廢話,大王駕臨,成秀呢,快叫他出來接駕。”
  “哎喲,噯……是是……”那家將嚇了壹跳,看了楚傑身旁身披大氅昂然而立的慶忌壹眼,轉身便跑,跑出兩步,想起應該先向大王行禮,忙又轉過身來,不想卻幾乎壹頭撞進慶忌懷裏,慶忌壹把按住他肩頭,笑道:“別跟沒頭蒼蠅似的亂撞,不必行禮了,也無需通報,帶寡人前去。”
  “是是。”那家將點頭哈腰地說著,引著慶忌繞過前廳向後院行去。
  慶忌能闖成秀的房子,卻總不至於直接闖進他的房間,到了後院壹處已清掃的幹幹凈凈的雅軒前,那家將向內大聲稟報:“大王駕到。”
  片刻功夫,成秀急匆匆迎了出來,壹見慶忌,大驚道:“大王怎麽來了,臣有失遠迎,有罪,有罪……”
  成秀說著,長揖施禮,慶忌笑道:“不必拘禮,咱們入內再說。”
  “是是。”成秀連忙肅手讓客,慶忌當先入內,目光壹掃,只見這是壹排三間的壹套房子,左右房間,懸著壹道門簾,正屋是客堂,燃著兩個火盆,暖意融融,席上放著壹張幾案,案上有幾盤精致的小菜,還有壹壺、壹杯。
  “大王,臣……正在府中小酌,不知大王駕臨,還未及收拾,這個……這個……臣馬上叫人撤去酒席。”
  “不必了,寡人是客,哪能反客為主呢。”慶忌笑吟吟地道。
  他走過去,大模大樣地在席上坐了,瞥了案上酒宴壹眼,微笑道:“成卿不是納了四個美人做妾麽,怎麽壹人獨酌,卻不讓她們陪伴?”
  成秀搓手笑道:“臣今日剛剛回府,身子有些疲乏,原想小酌壹番便去歇息,所以未曾使人陪伴。”
  “哦?”慶忌又瞥了那案上的幾道小菜壹眼,說道:“成卿這段時間奔波於各國,的確是辛苦了。妳為我吳國運來大批的米糧,勞苦功高,寡人心裏都是有數的。”
  “大王過獎了。其實……成秀從商時,也是時常奔走於天下的,倒談不上辛苦,何況大王並沒有虧待了成秀,所運米糧,都按價而購,成家也獲益匪淺。”
  “嗯,寡人知道妳的才幹和興趣都在經商上,年紀輕輕,又無官場歷練,這個官兒妳做的很是撓頭,再加上妳近來壹直忙於籌措米糧的事,所以雖給了妳大夫之職,卻壹直沒有按排朝中的職司給妳。”
  慶忌說到這兒,看了看局促不安地站在那兒的成秀,說道:“妳坐吧。壹國諸卿之中,有司農、司吏、司兵、司法、司學之官,但是商業從來都沒有列入其中。在寡人看來,商業之重要,在百業之中實列前矛。昔日管仲治齊國,便尤重商業,方才壹舉奠定齊國的東方大國地位,當時臨淄城四萬兩千家,二十余萬人,其中以工商為業者壹萬兩千家,六萬余人,占去全部人口的三分之壹。
  東方魚鹽,西方皮革,南方象牙,北方馬匹,中原農副手工業品……,天下之大,地域廣闊,又有諸國林立,壁壘森嚴,商如人之血脈,無商之流通,百業難興。我吳國偏居東南,無凍餒之人,亦少千金之家,要想國富民強,商業不可不興。”
  興商,則士民逐利之心更重,禮法制度對社會的約束力就更弱了,禮樂崩壞的速度會加速崩潰,但是上古的那種小農經濟時代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去,如果為了堅持和迎和已經不再適用的禮樂制度,壹味的強調新事物的負面性,用統治者的權力強行抑制會破壞禮樂教化制度的新事物,而不是去改革制度讓它來適應新事物,只能是因噎廢食,遲滯社會發展進程。
  慶忌也知道,把農民固定在他們的土地上,弱化商業的流通作用,讓百姓們最好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來往,壹輩子別離開家門十裏地,完全不知天下事;再罷黜百家思想,在大壹統的國家裏,讓所有的人只學壹種大壹統的思想,只為壹種大壹統的理論服務,對當權者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鞏固他的統治,讓他的王朝延續的時間更長壹點。
  然而對擁有未來兩千年大致走向記憶的他來說,他知道,那樣做的結果僅僅是讓壹種本該結束歷史使命的制度和觀念繼續茍延殘喘下去,該來的最終還是會來。他知道,歷史上商業最興旺發達的時代有三個黃金時期,第壹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由於諸國林立,通商是國家必須的需要,還受到諸國的支持和重視。第二個黃金時期是唐宋,由於朝廷重視商業,才使國家變得極其富有;第三個時期是明清,盡管當時思想已日趨僵化,可是隨著人口的增加,諸國的交往,商業已不可避免。仍想拒絕它的到來的滿清,最後被人用堅船利炮強行轟開了大門。
  如果壹個統治者能用他手中的權力制定壹些政策,把壹種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本該適時出現的東西強行壓制數百上千年,那麽采用另壹種哲學思想治國的統治者,就壹定能用他制定的國策,讓它適時出現、興旺、健康地發展。
  慶忌正在小心翼翼地進行嘗試,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功,對各種政策推行的順利,堅定了他的信心,他沒有照搬商鞅那壹套,在他看來,適合秦國的不壹定適時吳國,商鞅所用的那壹套變法內容也未必是完全正確的。他在法治上過於殘酷的政策,慶忌便不想采用。商鞅在經濟上是重農抑商的,慶忌卻要先農後商,重農興商。他要走自己的路,要對既有的經驗去蕪存精,取優棄劣,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
  慶忌道:“寡人打算待時機再成熟壹些,便設立專司商業的官員,到那時,相信妳就能壹展所長,大顯身手了。”
  成秀見他突然到訪,似乎只是想和他探討探討商業,就未來的職司安排事先通通消息,心中漸漸安定下來,這才省起款待之道,連忙答應著說道:“大王還是頭壹次來到臣的府邸,臣不勝歡喜之至。不如臣撤去殘席,再上新宴,陪大王暢飲幾杯如何?臣府上有四個舞伎,是臣前些時日經過晉國時重金買來的犬戎美人,與江南女子相比,實是別有壹番味道。”
  “哦,犬戎美人麽……”,慶忌忽地瞟了他壹眼,成秀心頭怦地壹跳,只聽慶忌說道:“成秀,令姊成碧,如今可有下落?”
  成秀立時慌張起來,期期地道:“這個……這個……,臣……臣還沒有打聽到姐姐的下落。”
  “這幾味菜……”慶忌端詳著盤中餐,輕嘆道:“鹿膾、菌羹、炙魚、醢芥……,都是成碧喜歡吃的東西,寡人睹物思人,哪有心情品嘗美味,欣賞歌舞呢?”
  廳外新雪初晴,廳中成秀額頭上卻冒出了壹片細密的汗珠,訥訥無法言語。慶忌忽地臉色壹沈,喝道:“成碧已經幾個月沒有音訊,妳忙於國事,無暇尋她,那也罷了。可是……妳於諸國忙於運糧之際,還有閑情逸致搜羅天下美人,就不能抽出點心思尋找她的下落麽?”
  “臣……臣也曾囑人到處尋找,並非……並非不聞不問……”
  “可寡人卻壹點也沒看出來!”慶忌打斷他的話,臉色更見陰沈,森然道:“成家的基業,是成碧壹手所創。成秀,寡人問妳,是不是妳見利起意,圖謀壹家之主的位子,所以昧了良心,害了自己的胞姊?”
  成秀壹聽嚇的雙膝壹軟,卟嗵壹聲跪倒在地,大呼冤枉道:“臣冤枉,臣冤枉啊,臣豈敢昧心欺天,做下如此神人共憤的事來,成秀敬姊如母,做夢也不敢想對姐姐不利啊。”
  “那麽成碧如今安在?”慶忌摘下佩劍,“啪”地往案上壹拍,劍眉壹挑,厲聲喝道:“妳可知欺君罔上,亦是死罪壹條?”
  成秀連連叩首:“臣不敢欺君,臣實實不知,實實不知姐姐下落。”
  “寡人今日就想知道她的消息,那麽妳說……該怎麽辦呢?”
  “唉!大王……請不要難為他了,妾身不想見您,自有妾身不得已的苦衷,大王……這又何苦……”
  身後忽地傳出壹個幽幽的聲音,慶忌身子壹震,霍地轉身,失聲叫道:“成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