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紙
戰國趙為王 by 熙檬父
2019-2-4 09:46
就在陳城之中暗流湧動、矛頭暗指趙國的時候,數百裏之外的邯鄲城之中,趙國的君臣對此暫時還壹無所知。
趙丹今天的心情極好。
幾年前就吩咐下去的造紙術,在趙國工匠們好幾年的努力下,終於開始出現了突破。
壹張看上去比較黃、而且還有點粗糙的紙張就擺在趙丹的面前。
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四大發明”之壹,對於中國乃至是整個世界的文明進步都起了極大的作用。
在趙丹的面前站著兩名造紙工匠,這兩名工匠是特地來給趙丹介紹造紙術的。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在如今這個戰國時代,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已經相當普及。
這時候的勞動人民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
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
這飄絮、脫膠的辦法,對於趙國匠人們在造紙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借鑒作用。
趙丹面前的這張紙,就是這些趙國工匠們通過趙丹的介紹,再結合上面的辦法,重復不停的實驗了幾年時間,改進了無數步驟之後才得來的。
根據工匠們的介紹,這張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最終制造而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比起絹帛紙也提高了很多。
這實際上就是歷史上蔡倫造出來的“蔡侯紙”。
想要造出這種紙,大概需要四個步驟。
第壹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幹燥,即把濕紙曬幹或晾幹,揭下就成為紙張,大功告成。
趙丹在聽完了介紹之後,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毛筆,開始在紙上揮毫落墨,寫下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八個大字。
壹口氣寫完之後,趙丹稍微的後退了兩步,打量了壹下自己穿越之後的這第壹部“書法作品”。
嗯,有待提升……
趙丹咳嗽壹聲,收回了將這書法作品賜給面前這兩位趙國大匠的打算,對著這兩人笑道:“如此說來,這紙張便是由汝二人制成的?”
兩名匠人之中比較年老,已經有些兩鬢斑白的那壹位連忙說道:“回大王,這紙張乃是集眾人之智慧而成,臣二人不敢貪功。”
“很好。”趙丹笑了起來:“既然如此,那麽汝等壹會回去呈壹個有功者名單上來,所有有功之人皆賜爵壹級,賞金壹千。汝等領導有功,賜爵三級,賞金壹萬,另賜酒食、絹布!”
兩名匠人聞言大喜,立刻跪下大禮參拜:“謝大王!”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匠人身份地位其實並不高,在“士農工商”之中也就比商人要高壹點罷了,征調隨軍的時候也是制作壹些投石機之類的攻城器具,或者修理鎧甲弓箭什麽的,能上戰場立功的機會很少,獲取爵位的可能性是低之又低。
現在趙丹這壹開口又是爵位又是錢,甚至還有酒食和布匹賜下,這對於工匠們來說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大好事啊。
趙丹微笑著扶起了這兩名工匠,拍著肩膀勉勵道:“好好幹,寡人以後還有許多東西要交給汝等,只要汝等能夠做出來,那麽這些功勞和賞賜是絕對不會少的!對了,記得眼下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將這種紙給大規模的制造出來,越多越好!”
送走了兩名千恩萬謝的匠人,壹直隨侍在旁的韓非忍不住道:“大王,臣有壹言,不知道當不當講。”
趙丹轉頭看了韓非壹眼,含笑道:“說。”
韓非道:“大王對於此等匠人,似乎過於優容,賞賜過重也。”
“賞賜過重?”趙丹壹聽,忍不住笑了起來,將面前的紙張拿在手裏,對著韓非示意了壹下:“韓侍中,看來汝還是不明白這造紙術的重要性啊。”
放眼整個人類歷史,最重要的壹樣東西是什麽?
是知識!
造紙術的出現和紙張的傳播,就是為這種知識的普及帶來了可能性。
《莊子·天下》曾有言:“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於是後人便用“學富五車”來形容壹個人的知識很淵博。
那麽問題來了,學富五車裏的這五輛馬車的書,究竟有多少字呢?
這其實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壹般竹簡長約25.5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1.5厘米,也就是說壹個竹簡的體積大約是1912.5立方厘米,而壹冊竹簡壹般僅有30余字,最多可達49字。
在這個年代,車子的容積差不多是2米長,1.5米寬,深度0.4米左右,也就是容積大概是1200000立方厘米。
以此計算的話,全部裝滿竹簡可以放627.45個,5輛車的話,也就是不到3200個,即使按壹個竹簡50個字算,也才16萬字不到。
十六萬字是什麽概念?以後世網文的標準,壹本書上架的字數是20萬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有壹個網文讀者讀壹本網文讀到上架部分,那麽他的閱讀量就已經超過了這位“學富五車”的古人惠施了……
這十六萬字,用竹簡來裝要五車,可如果用後世的那種書籍的話,也就是壹本普通厚度的書罷了。
這就是紙張和竹簡之間的巨大差距,更不要提紙張容易書寫、方便攜帶等等其他優點了。
有了紙,知識的傳播就能夠大大加快,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之所以現在這些士人們這麽牛皮哄哄,壹個兩個不甩國君們,那還不是因為這年代的知識掌握在士人和貴族階層的手裏麽?
說白了,官位多,但是有知識有能力勝任這些官位的士人們少,所以國君們才不得不壹個個屈尊紆貴,擺出壹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如果能夠像後世那樣大規模的培養出大量的文人,並且從這些文人之中通過競爭來選拔官吏的話,那麽這士人們還會這麽拽?
到時候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哭著喊著要抱國君大腿的就是士人們了。
趙丹越想越是高興,對著面前仍舊有些不以為然的韓非笑道:“韓侍中且看著罷,很快,這紙張便會發揮出巨大作用了。”
說著趙丹又想到了另外壹件事情。
既然有了紙,那麽造紙術的好搭檔印刷術應該也可以出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