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為王

熙檬父

歷史軍事

壹陣劇烈的疼痛之後,他緩緩的睜開了眼睛。覺得腦袋裏昏昏沈沈,似乎多了壹堆不屬於自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69章 大決戰

戰國趙為王 by 熙檬父

2019-2-4 09:46

  第二天早晨,用過了早飯之後,十七萬趙齊聯軍浩浩蕩蕩的開拔出營,準備和對面的燕國大軍決壹死戰。
  通常來說,如果某個學校組織壹次全校大會,那麽上千名學生集中在壹起,就會給看到這壹幕的人壹種“人山人海”的感覺。
  如果是十個學校同時在同壹個地方召開大會,那麽上萬名學生集中在壹起,就會給人壹個無邊無際的感覺。
  十七萬大軍同時出營列陣是什麽感覺?
  那當然就是十七個無邊無際的感覺。
  趙軍的主將龐煖站在壹輛戰車之上,身邊壹面紅色帥旗高高飛揚。
  老將軍今日穿上了壹身擦得發亮的盔甲,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奕奕,眼神之中充滿了熾熱的鬥誌,猶如壹只渴望著撕裂敵人的雄獅。
  在龐煖的身邊,是整整七萬無邊無際、不斷前進的趙國大軍。
  無數的腳步聲猶如那密集的雨點壹般落在大地上,激起了滾滾的煙塵,讓整個大地都為之不停的震動。
  而在趙軍的右側,十二萬齊國部隊也正在展開陣型。
  兩支部隊壹左壹右,並肩向前進發。
  壹名斥候快馬來報:“將軍,敵人出現了!”
  斥候的話音剛落,龐煖視線最終的最遠方便是煙塵大起,無數燕國將士在煙塵之中若隱若現,朝著趙軍的方向而來。
  眼看雙方的距離漸漸拉近,龐煖很快下達了命令:“傳令全軍停下腳步,開始列陣!”
  龐煖壹聲令下,他身邊的掌旗官便開始揮動著大旗下達了命令,無數傳令兵也開始隨之行動起來。
  等到趙軍主力停下了腳步,將陣型都擺出來之後,龐煖突然對著身邊壹名年輕的男子問道:“韓非,以汝之見,本將軍是否應該就此發動進攻?”
  騎馬走在龐煖身邊的,正是趙丹的“參謀長”韓非。
  韓非和他的那個參謀處,可是已經早早就被趙丹給打發過來了,算算在軍中也有壹段時日了。
  老實說,壹開始的時候龐煖對於韓非這什麽所謂的參謀啊,多少有些不以為然。
  戰場都沒有上過的人,瞎參謀什麽?
  這不是紙上談兵嗎?
  不過龐煖可是個老人精了,知道這位侍中那是隨侍君王身邊的紅人,自然也不會輕易的得罪,便客客氣氣的將韓非招待下來。
  很快的,韓非就讓龐煖徹底的刮目相看了。
  雖然說韓非和他的參謀們在軍務方面幫不上忙,但是在制定作戰計劃上卻是幫了龐煖大忙。
  可以這麽說,在韓非和這些參謀們的幫助和推演下,龐煖對於榮蚠今天能夠做出來的布陣計劃、進攻方向、防守策略等等這些東西都有了極為充足的了解。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龐煖才能夠如此底氣十足的在匡梁面前將胸脯拍得啪啪響。
  韓非聽了龐煖的問話之後笑了壹笑,道:“回、回將軍,只需排好陣、陣型,那便隨時都、都可以出擊!”
  龐煖點了點頭,笑道:“不錯,兵者,詭道也。能克敵便可,又何須講究那些窮規矩?傳令下去,擂鼓,命先鋒騎兵出擊!”
  在龐煖身後不遠處有著上百輛戰車,每壹輛戰車之上都放置著壹面牛皮大鼓,大鼓的旁邊都站在壹名手持壹對鼓槌的力士。
  龐煖這壹聲令下之後,力士立刻狠狠的舉起了手中的鼓槌,朝著身後的牛皮大鼓用力的砸了下去。
  “通、通、通!”
  上百面大鼓同時敲響,震天的鼓聲遠遠的傳了出去。
  就在這鼓聲響起的同時,龐煖身邊的掌旗官也用力的揮動起了大旗,朝著前線部隊打出了旗語。
  “裨將李牧,李牧何在!”壹名傳令騎兵在陣前奔馳而過,口中不停的高聲呼喊。
  坐在馬上的李牧壹個激靈,慌忙高聲應道:“裨將李牧在此!”
  傳令騎兵奔馳到了李牧的面前,將壹枚令牌高高出示:“騎兵裨將李牧,將軍已然發下命令,汝立刻率領部下騎兵出擊!”
  李牧聞言大喜過望,立刻朝著面前的令牌行了壹個軍禮,高聲道:“喏!”
  也不怪李牧如此高興,要知道這可是壹個能夠拿下頭功的機會啊!
  於是李牧也不廢話,立刻朝著身後喝道:“扈從們何在,速速將甲胄捧來!”
  作為趙國的第壹支重騎兵,李牧所部當然是有著很多特別的地方,就比如說這獨壹無二的扈從。
  在後世,扈從這種東西其實壹點都不少見。
  畢竟騎兵那可是金貴無比的兵種,配個扈從什麽的都不算個事。
  可在這個時代,騎兵本身還只不過是壹個跟著步兵大哥混,給步兵大哥打雜的兵種,想要弄個扈從來伺候著,那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的事情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要知道這支重騎兵無論是人也好,馬也罷,盔甲都是相當沈重的。
  既然很重,那麽自然就不可能長時間穿戴,不然的話頂著幾十斤的盔甲,人受不了,馬也受不了。
  所以不但每壹名重甲騎兵都有壹匹專門用來運送裝備的馬,而且還有兩名分別用來照看裝備和馬匹的扈從。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戴盔甲的騎兵身材壹定要很高大健壯,這樣才有力氣頂著幾十斤的盔甲和敵人廝殺。
  因此李牧所率領的這支騎兵之中很少有林胡、樓煩這些遊牧部族的人,而基本上是來自於原先的中山國故地以及趙國北部的彪形大漢。
  畢竟遊牧民族的身高天然就不夠高,無論是如今的樓煩林胡、或者是未來的匈奴突厥乃至蒙古都是如此,這是因為生存環境所註定的。
  在李牧的這壹聲令下之後,立刻就有上千名扈從兩兩壹組將盔甲捧了過來,開始給李牧和他麾下的重騎兵們著甲。
  給人穿好了甲胄之後,馬匹也得穿上。
  這麽壹折騰,等到已經完全穿好了甲胄的李牧重新回到馬上,並且帶著自己麾下的弟兄們開始緩緩的奔出趙軍本陣之後,已經是壹刻鐘的時間過去了。
  出戰的並不是只有李牧這區區五百人,畢竟如今可是整整四十萬大軍相對廝殺的戰場,五百人能做得了什麽事?
  在李牧的左右兩邊分別有壹個騎兵隊作為側翼,身後還有兩個騎兵隊為李牧掠陣,如此壹來就是五百重騎兵加上四千趙國傳統的輕騎兵。
  更重要的是,這所有的騎兵,統統都聽李牧的指揮!
  李牧信心滿滿,朝著戰場中央而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