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實至名歸!
學霸之巔 by 可樂要加糖
2023-9-16 22:09
因為諾貝爾獎的公布非常快,所以在這之前,各大電視臺就已經提前開始了直播。
這壹次,因為徐佑提出的高溫超導機理,是華夏非常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壹次。
為此,央臺也在進行同步的直播。
當然,在直播間中,主持人們並沒有提及哪些科學家,可能會獲得最後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畢竟,誰也不敢說準,徐佑獲獎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要是最終的獲獎者裏沒有徐佑,那在公布獲獎者之前大造聲勢,無疑就會顯得非常的尷尬。
因此,央臺決定,還是先不去提及有哪些獲獎者為好,等結果出來後就直接報道好了。
徐佑沒有獲獎的話,也可以正常的報道。
要是徐佑真的獲獎了,那就可以好好的宣傳壹波了。
薊京時間17點45分,獲獎名單正式出爐了。
央臺的主持人在收到消息之後,神色看起來非常激動。
但他還是強忍著激動的情緒,在鏡頭前進行著播報。
“各位觀眾,據我臺得到的最新消息,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已經出爐了。”
這位主持人已經有二十多年的主持經驗了,業務能力非常強,主持風格非常沈穩。
二十多年來出現的口誤都非常罕見。
但這壹次,不知為何,他的話中帶著壹些情緒的波動,連嘴唇都有些顫抖了。
“本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來自華夏的物理學家——徐佑。徐佑憑借他的高溫超導機理的理論,成為了這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
為了保證新聞的客觀性,主持人在公布這條新聞的時候,盡量沒有帶有個人的情緒。
卻還是在每句話中,表現出了自己情緒的波動。
聽到主持人播報的最終獲獎結果後,這壹刻,食堂裏直接沸騰了起來。
“徐佑!徐佑真的獲獎了啊!這是我們薊大的驕傲!不,是我們整個華夏的驕傲!”
“誰說華夏的物理學家,永遠也拿不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我們拿到了!徐佑牛逼!華夏牛逼!”
“我還以為有生之年華夏能有科學家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家,我就已經知足了。沒想到今天就拿到了!”
聽到這個消息,徐佑也壹下子楞住了,連夾筷子的手,都僵在了空中。
“我真的……拿諾貝爾獎了?”
即使之前已經稍稍有壹些心理準備。
徐佑還是有些無法相信這個事實。
從徐佑開始接觸科研,到現在也不過才三年的時間而已。
三年的時間,能夠對科研入門,就已經是不錯了。
可徐佑,卻拿到了這個世界科學界分量最重的獎項。
此時,徐佑的心裏百感交集。
不過很快,徐佑還是冷靜了下來。
無論如何,這都只是自己科研的開始而已。
在未來,還有很多課題,等待徐佑去研究。
還是繼續把飯吃完吧。
在公布了徐佑獲獎的消息後,央臺直播間裏,馬上就放出了徐佑的個人介紹視頻,以及徐佑獲獎成果的基本介紹。
看得出,央臺早就提前準備好了這些視頻,就等著徐佑確定拿獎之後,馬上把這些介紹視頻給放出來。
“徐佑在高中時期,分別以滿分的成績,拿到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第壹名,以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第壹名,被保送到了薊大鶴卿學院。在大學期間,徐佑在國內外的多家頂級學術期刊上,陸續發布了二十多篇論文。”
“這壹次,徐佑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要成果,是有關高溫超導機理的理論,以及壹種150K高溫超導材料的發現與研究。徐佑的這壹高溫超導機理,解決了超導領域幾十年來的壹個難題。對於超導的應用、高溫超導和室溫超導的發展,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意義。”
“徐佑的這壹成果,得到了米國物理學家卡馬拉,德意誌物理學家舒爾茨等多位國際頂級物理學家的認可。年僅二十壹歲的徐佑,也成為了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輕的物理學家。”
“兩年的時間裏,徐佑就完成了本科的學業,進入到了博士階段。相信在未來,徐佑會做出更多的優秀成果,為全人類科技的進步帶來更多貢獻。”
聽著主持人對徐佑的介紹,大家更是對徐佑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議。
在這之前,大家都知道徐佑非常的厲害,卻也並不都完全了解,徐佑都做了哪些成果出來。
而在知道徐佑具體的壹些成就之後,他們才更直觀的感受到,徐佑壹路以來的各項成就,是多麽的不可思議。
徐佑的隨便壹項成果拿出來,都足以讓大家感到震驚。
無論是出色的競賽成績、驚人的學習速度,還是優秀的科研成果、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等等。
更別說,是把這些成就,都放在同壹個人的身上。
這個時候,有些人突然意識到了壹個問題。
在剛剛央臺主持人公布諾貝爾物理學家的獲獎者時。
除了徐佑之外,並沒有公布其他的獲獎者。
是僅僅央臺沒有提,還是……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有徐佑壹個獲獎者?
帶著疑問,他們在網上,搜索起了具體的消息。
最終,根據諾貝爾委員會官方發布的消息,大家確定。
這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真的只有徐佑壹個獲獎者!
這樣的情況,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歷史中不算少見,但在近些年來,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了。
自1993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壹直都是由兩到三名物理學家共同分享。
這壹次,徐佑打破了近三十年的規律,獨自占據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另外,近些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家的物理學家們,往往年紀都非常大。
這是因為,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的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到時間的考驗”。
很多物理學家,都是在成果發表後的幾年,十幾年,甚至數十年後,才最終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按理說,徐佑的高溫超導機理,能在成果發表不到兩年內就獲獎,確實有些不太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