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大明二皇孫,開局掙下壹億兩

荀焱

都市生活

永樂十年,金陵,皇宮外。 “呼,五年了,終於回來了。” 看著金墻碧瓦的皇宮,朱瞻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2章:老朱家的養豬政策。

我大明二皇孫,開局掙下壹億兩 by 荀焱

2023-5-12 21:45

  雖然恨得心裏破口大罵,但朱權臉上還是保持著優雅不失的笑容。
  “是啊,當年我就是看不慣建文,再加上欽佩妳爺爺的風範,才全力相助的,今天想想,發現當年的舉動是多麽的正確。”
  “哈哈哈……”
  朱權的壹番話,聽得朱棣龍顏大悅。
  朱瞻圭則是暗暗的翻了翻白眼。
  這話說的,妳自己信嗎?
  “孫兒朱瞻圭,拜見十七爺爺!”
  雖然心中腹誹,但朱瞻圭還是恭恭敬敬的行了跪拜禮。
  “好好好!快快起來,快快起來,真是個知禮的好孩子。”
  朱權笑著將朱瞻圭扶起後,便笑呵呵的站在壹邊,不說話了!
  朱棣見此挑了挑眉。
  這老小子也太摳門了。
  再怎麽說妳也是第壹次見我孫子?今天又是我孫子的大婚,孩子都行禮拜見了,妳竟然連個東西都不掏。
  瞥了壹眼寧王腰上掛著的壹塊古樸的寶玉,朱棣眼睛壹亮。
  “咳咳!”
  朱棣輕咳壹聲,對著朱瞻圭道:“還不謝謝妳十七爺爺的賞,這可是妳太爺爺賜下的玉佩,可是上等的寶玉啊!”
  朱權:我什麽時候要把寶玉給這小子了?這事我怎麽不知道?
  朱瞻圭自然明白老爺子的意思,撲通壹下,又跪了下來。
  “多謝十七爺爺的賞!”
  然後就瞅著朱權腰上的玉佩。
  順著朱瞻圭的目光,朱權低頭看了看腰間的玉佩,又瞅了瞅笑瞇瞇看著他的朱棣。
  臉色壹黑,伸手拽下來玉佩。
  隨後,極不情願的遞向了朱瞻圭。
  “這塊玉佩是妳太爺爺賞給我的,也是我唯壹的念想,可是我的心頭肉,妳可要好好的保存呀!”
  朱權嘴上這樣說著,手卻是壹點都沒松開。
  朱瞻圭抓住玉佩的另壹頭,用力的往回扯。
  “十七爺爺放心,這玉佩,我會像命壹樣保護的。”
  抓著玉佩往回拽了拽,朱權皮笑肉不笑道:
  “是嗎?那我就放心了。”
  見在這老家夥死死的抓住不松手,朱瞻圭斜了壹眼老爺子和老爹,見兩人目光飄到了壹邊,伸手用力的掰開了朱權的手。
  然後在朱權快要噴火的眼神下,把玉佩掛在了自己的腰上。
  “好了小崽子,妳今天還要有的忙,別在我這裏呆著了,去忙吧!”
  見到孫子把東西拿到手了,朱棣伸手擺了擺,讓朱瞻圭趕緊走。
  朱權就這樣目送自己的寶貝,壹點壹點的離自己而去。
  “怎麽樣?”
  父子二人走出了朱棣的寢宮,在回去的路上,朱胖胖笑著問了壹句。
  朱瞻圭把玩著腰間的玉佩,回頭看了壹眼老爺子的寢宮。
  “這老頭心思沈的很,在我提到無償借給爺爺兵的時候,他眼神中有過壹絲不甘,同樣還夾雜著不服氣,很顯然,他對爺爺不滿呀!”
  朱胖胖笑著點了點頭。
  “肯定不滿了。”
  “當年妳爺爺借兵的時候,可是許諾了得到天下後,與他平分共治天下。”
  “結果後來妳爺爺坐了皇位,對這事連提都不提,甚至對方想要的幾塊封地都沒給,把他趕到了南昌,還收了他的兵權和管理地方的權利,防止以後有什麽意外發生。”
  朱瞻圭忍不住笑了出來。
  “當年那許諾是燕王說的,可跟當今的皇帝沒什麽關系,誰讓他當初爺爺是燕王的時候,不來討要呢?”
  “呵呵……”
  朱瞻圭的話,聽得朱胖胖忍不住笑了出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妳爺爺打算遷都到北平,到時候天高皇帝遠,這人就不好管了,恐怕以後會出亂子。”
  朱瞻圭微微頷首。
  後來朱權玄孫造反,不就是因為天高皇帝遠,皇權壓不住了嗎。
  只不過讓人無語的是,那個寧王造反還沒有掀起風浪,就被巡撫王守仁給鎮壓了。
  讓壹直想親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都沒機會出手。
  甚至朱瞻圭還聽說,當時朱厚照這家夥,還想著把朱權的玄孫放回去,再打壹場。
  壹想到朱厚照,朱瞻圭就壹陣頭大。
  朱瞻基這壹支的皇帝都是奇葩,有喜歡幹木匠的,有喜歡野獸的,有喜歡煉丹修仙的,更有的還有喜歡年齡大好幾輪的。
  這尼瑪的壹個比壹個奇葩。
  以後自己的子孫輩,可不能這樣。
  等到時候自己快死的時候,壹定要立個規矩,不許皇家子弟搞業余事業。
  沒註意到朱瞻圭走了神,朱胖胖接著說道:“可惜這人不能動,我們要動了,恐怕就會讓天下藩王內心不安。”
  朱瞻圭聽完疑惑道:“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像漢朝那樣推行推恩令,壹點壹點的瓦解藩王的力量。”
  朱胖胖微微的搖了搖頭。
  “當初有人提過這個想法,但被妳爺爺給拒絕了。”
  “我大明朝對待藩王跟以前的朝代不壹樣。”
  “以前的藩王手中掌握著兵權和地方管理權利,就是壹個國中國,朝廷下達推恩令,其實就是壹點壹點削弱他們手中的力量,讓他們沒有能力威脅中央朝廷。”
  “可咱們大明朝的藩王,他們沒有了權力和封地,護衛也是可憐巴巴的那壹點點,全家都是靠朝廷奉養。”
  “再加上朝廷有制度,朝廷養的只是那些皇親嫡脈,那些旁系子弟,或者是幾代以後的,就要靠自己努力了。”
  “以目前的狀況,朝廷只需要養那些繼承王位的人就行了,可如果實行推恩令了,那朝廷以後將會面對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皇親。”
  “到了那種狀況,別說打仗治國賑災救民了,光養這些皇親,都能把大明朝給掏得壹幹二凈。”
  朱瞻圭恍然,他這才想起來,大明朝除了開國那幾位藩王,其他王爺是沒有任何權利的。
  絕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當豬養。
  這樣的藩王實行推恩令,那不是給朝廷找麻煩嗎?
  不過,隨即朱瞻圭又皺眉。
  雖然大明的藩王沒有實權,但朱元璋可是定下了皇親不收稅的政策。
  這個皇親,可不單單是藩王皇親,還是包括他們那些旁系子孫的。
  這幫王爺沒事,那可是拼命的造孩子。
  壹家十幾個孩子都是數量少的,有的甚至生到了上百。
  想想這樣壹代壹代的分散下去,朱瞻圭忍不住打了壹個寒顫。
  同時他也想起來了,明朝往後稅收之所以越來越少,除了士大夫鉆空子逃避稅收之外,這些豬仔們也是貢獻了不少功勞啊。
  這老朱,真是口嗨不顧後世子孫的感受。
  妳想著讓子孫後代,不再挨餓受欺負這能理解。
  但妳怎麽不想想後世皇帝,面對這群龐大的豬仔是感受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