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財富之路

新壹思言

都市生活

2000年8月,紐約曼哈頓。
昨夜的壹場小雨,令今日紐約的天氣顯得有些悶熱。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八十四章:快刀斬亂麻的收購

美利堅財富之路 by 新壹思言

2024-5-18 18:38

  艾登·巴克利覺得今晚的談判有點不靠譜。
  因為太快了,不像是在討論價值3.5億英鎊,壹個昂貴的媒體集團。
  反倒像是在菜市場裏,買壹個土豆壹樣簡單。
  但其實今晚與艾登·巴克利的談判,亞伯的顧問團私底下已經做了許多工作。
  包括考察並且實時觀測英國電訊媒體集團的價值,還有該集團旗下幾份報紙的價值。
  這家公司旗下真正值錢的,其實就只有壹份《每日電訊報》。
  每日電訊報,是在英國具有影響的全國性報紙。
  它在1855年6月29日創刊,1937年與英格蘭地區的《晨郵報》合並,稱《每日電訊和晨郵報》,後改為現名。
  它是英國四家全國性“高級”日報中銷量最大的壹家。
  該報排版緊湊,內容廣泛,但其消息比其他全國性大報簡短,1994年該報成為歐洲第壹家網上報紙。
  和美國的同行壹樣,互聯網出現,進入新世紀以後。
  原本特別發達的英國報紙行業,也壹直在逐漸萎縮中。
  《每日電訊》其最高峰時期,日銷售記錄是245萬份。
  那是二戰勝利的那天,它刊登的關於二戰勝利的新聞。
  那壹天英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報紙,銷量都比平時幾乎漲了壹倍。
  這個歷史最高銷量,含金量稍微有點低。
  不過在戰後到1990年,在這漫長的四十多年時間裏。
  《每日電訊報》差不多也能夠維持100+萬份左右的銷量。
  當新時代來臨,互聯網出現之後。
  《每日電訊報》與其他同行壹樣,銷量日漸下跌。
  到了2001年的現在,《每日電訊報》的平均日銷量,已經只剩下80+萬左右。
  即使是這個銷量,卻也仍然讓《每日電訊報》,坐穩英國報紙日銷量的頭壹把交椅。
  第二名的《泰晤士報》和第三名的《衛報》,它們的成績更差。
  關鍵是這些比較嚴肅,不能讓太多廣告影響銷量的報紙們,它們最近幾年連盈利都成問題了。
  像《每日電訊報》,已經持續虧損兩年。《泰晤士報》已經虧損了近三年。
  最慘的是《衛報》,據說已經虧損超過五年。
  《泰晤士報》還好,它背後是英國新聞集團,也就是默多克的那個新聞集團。
  背靠超級大樹的《泰晤士報》,那壹點虧損完全不是問題。
  《每日電訊報》和《衛報》這種背後沒大腿的,漸漸的就有點扛不住了。
  作為第壹大報,《每日電訊》血條比較厚。
  《衛報》那邊,從去年開始就頻頻傳出要被破產清算的新聞。
  在當下這個時代,這些紙質媒體時期的霸主,它們的命運就好像日不落帝國的命運壹樣。
  垂垂老矣,只余昔日榮光。
  艾登·巴克利有點不適應,亞伯快速簡潔的談判風格太不符合商界規矩了。
  這是艾登·巴克利不知道,電訊媒體集團與《每日電訊報》的底子,已經全被亞伯這邊搜刮清楚。
  就連該集團可能的報價,顧問團也給出了參考。
  艾登·巴克利3.5億英鎊的報價,就在參考價當中。
  亞伯今天晚上,還有多場談判要進行。
  確定這個報價在心理預期之後。
  亞伯就快刀斬亂麻,在艾登·巴克利有些淩亂的情緒中,快速解決了與電訊媒體集團的事宜。
  當然了。
  艾登·巴克利回去以後,還要和家族內部以及股東們開壹下會。
  最終確定要不要3.5億英鎊,把英國電訊媒體集團賣出去。
  不提艾登·巴克利淩亂的情緒。
  薩沃伊酒店這邊。
  亞伯已經馬上開始了下壹場談判。
  第二個人,就坐在剛走的艾登·巴克利隔壁。
  第二位商人的名字叫克裏·基爾希。
  克裏·基爾希不是英國人,他是個德國人,今天才剛從德國趕過來。
  克裏·基爾希是基爾希家族的成員之壹,而基爾希家族則是基爾希集團的創始人。
  至於基爾希集團,它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傳媒集團之壹,是德國第壹大傳媒公司,歐洲前三的傳媒公司。
  該集團旗下的基爾希傳媒,壟斷了德甲的轉播權和廣告業。
  亞伯找克裏·基爾希的目的很簡單。
  “基爾希先生。”亞伯說:
  “實話實說,我想要買基爾希集團手上的SELC公司股份。”
  克裏·基爾希和艾登·巴克利壹樣。
  能來到這裏,早就與亞伯的顧問團,談判過很多次。
  能來到現場的,在價格和各種條件條款上,都是基本已經同意了的那種。
  可以說都有了交易意向。
  眼前這幾個人都是,他們過來就是和亞伯做最後的接觸。
  只要雙方都沒有疑慮,接下來就是正式的簽訂合同。
  克裏·基爾希看著年輕的過分的亞伯。
  這位已經五十多歲的德國商人,感嘆著說:
  “好吧。我來到這裏就是想要出售SELC公司的股份。基爾希集團對這個報價沒有異議。”
  亞伯微笑道:“我們已經說好了的,不是嘛?既然已經彼此都有意向,那盡早確定下來,對雙方都會有好處。時間就是金錢,我的朋友。”
  “妳說的沒錯。史密斯先生。時間就是金錢!”
  已經五十多歲的克裏·基爾希,對這句話非常的贊同。
  “那麽就像我們說的那樣。8億歐元,75%的SELC公司的股份。”亞伯微笑道。
  克裏·基爾希點頭同意了。
  在老頭來之前。
  基爾希集團總部和股東們,就已經同意了這個價格。
  老頭過來這裏,基本上是過來走壹個過場。
  看到亞伯剛才與艾登·巴克利,還有和自己時的這種爽朗的樣子。
  原本並無多余想法的克裏·基爾希,忍不住開口道:
  “對了,史密斯先生。妳對基爾希集團有沒有興趣?”
  “基爾希集團?”亞伯笑著道:“據我所知,妳們現在的狀況很不好。”
  克裏·基爾希臉色壹沈,但也知道亞伯所言不虛。
  現在誰都知道基爾希集團問題很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媒體集團,此時的基爾希集團情況卻非常不妙。
  目前,整個基爾希集團的債務總額,高達65億歐元以上。
  欠債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盈利能力的急劇下降。
  2001年到現在,集成內部僅基爾希媒體公司壹家,稅前利潤就下降了9%,只達到1.78億歐元。
  而到現在,基爾希媒體公司這壹家子公司的債務,就達到了22億歐元。
  甚至在德國,當地媒體都用“癌癥”壹詞,來形容債務問題在基爾希集團內蔓延的情況了。
  基爾希集團對外界聲稱,德國的巴伐利亞州立銀行、抵押聯合銀行、商業銀行和DZ銀行,都將參加幫助基爾希集團的行動。
  這幾家銀行還將共同決定,由誰來接管基爾希集團。
  這些在歐洲都不是什麽秘密。
  也正是因為情況很不妙。基爾希集團才會不得不開始出售壹部分有人要的優質資產。
  以期獲得新的資金註入,來挽救垂死的母公司。
  就是有些杯水車薪,同時有些飲鴆止渴。
  “艱難的日子總會過去的。”克裏·基爾希只能這樣說,“我的兄長總是這樣告訴我。”
  克裏·基爾希是基爾希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萊奧·基爾希的親弟弟。
  “那我就祝基爾希集團,早日走過這艱難的日子。”亞伯微笑道。
  克裏·基爾希心裏嘆了口氣。
  老家夥知道眼前這個美國大亨,不想接手基爾希集團的爛攤子。
  但克裏·基爾希也不能怪亞伯,因為不止亞伯這樣。
  就連德國當地的銀行,甚至是德國正府,對基爾希集團現在這種狀況都不想伸以援手。
  原因很簡單,基爾希集團陷入現在這種困境,本來就是它自找的。
  這個媒體集團公司,就是那種典型的沒錢還想裝的例子。
  是基爾希集團,硬生生的把德甲的轉播權價格與費用,五年內提高了兩倍,十年提高了三倍。
  誇張的轉播費,讓基爾希集團壟斷了德甲的播放權,讓德甲的球隊吃的非常爽。
  只不過吃下去的,終究會吐出來……
  平行時空裏,基爾希集團會在明年被破產清算。
  然後靠基爾希集團過了好幾年好生活的德甲,除了涉嫌內幕交易提前從基爾希集團手上拿了壹筆錢的拜仁以外,其他全都倒黴了。
  大球隊還好,還能夠撐得下去。那些中小型的球隊,在基爾希集團倒閉以後,差點也跟著去了。
  基爾希集團與德甲高達8億歐元的合約金額化為烏有,很多小規模的俱樂部瀕臨倒閉,凱澤斯勞滕、紐倫堡等甚至需要球員捐款才能維持經營。
  是後來德國的銀行和地方正府,站出來貸款支持,才讓德甲得以持續下去。
  只是在那之後,德甲在爽了幾年以後,再次由奢入儉,又過去了苦日子。
  平行時空裏,基爾希事件,導致貝爾巴托夫等球星紛紛離開德甲。
  這場危機,甚至也波及到了遙遠的意大利。
  在2002-03賽季開始之前,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將付給意甲的轉播費用大規模下調,從8850萬歐元砍到了4500萬歐元。
  轉播收入的銳減使得壹大批中小俱樂部陷入困境,意甲七姐妹之壹的佛羅倫薩隊直接宣告破產。
  同樣的例子還有世界杯。
  基爾希集團能夠債臺高築得這麽誇張。
  和萊奧·基爾希這位創始人和董事長,堅持用16.7億美元的天價,買斷了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全球電視轉播權有關。
  萊奧·基爾希從九十年代起的壹系列睿智操作,已經快葬送這個德國第壹傳媒集團。
  克裏·基爾希在此時看到了亞伯的“財大氣粗”。
  走投無路的基爾希集團,如果可以在亞伯手上獲得資金的話。
  或者讓亞伯入主基爾希集團的話,克裏·基爾希覺得有希望讓基爾希集團起死回生。
  誰叫亞伯·史密斯豪富之名,早已經穿過大西洋,傳遞到了歐洲這邊呢?
  也許那樣子,就可以維持周轉下去,讓公司堅持的更久壹些。
  只不過這些情況,亞伯的顧問團,早就已經向他反映過了。
  連建議也給出來了。
  那就是基爾希集團不值得擁有,它負債太嚴重,已經嚴重到資不抵債。
  更麻煩的是,萊奧·基爾希這個睿智的判斷出了問題。
  基爾希集團旗下的那些東西,大部分的盈利能力與其成本都很不匹配。
  像基爾希媒體公司,三年來平均每年的稅前利潤只有2億歐元左右。
  要是繳了公司稅,可能連1.5億歐元的利潤都沒了。
  1.5億歐元的利潤,只夠還負債的利息,今年的情況看起來甚至還不夠。
  加上肉眼可見的幾年內,它的收入也不可能有大額增長。
  也就意味著基爾希媒體起碼在五年,還會壹直虧損。
  負債22億歐元還要壹直虧損,沒幾個人扛得住。
  類似這樣的子公司,可以說遍布整個基爾希集團上下。
  德國當地媒體的那個形容最貼切,此時的基爾希集團就是渾身癌癥,癌細胞已經蔓延到全身。
  渾身上下就只剩下兩三兩肉是好的,其他都已經全都是癌細胞增殖。
  這讓對基爾希集團,原本還頗有些興趣的亞伯,也打起了退堂鼓。
  亞伯不缺錢不假,想要讓世界聽見史密斯傳媒的聲音也不假。
  但這樣的超級巨坑,就算是他也不會跳進去。
  好在顧問團也給了他建議。
  顧問團建議亞伯,可以不入股基爾希集團。
  但要是基爾希集團想借錢的話,加上壹些條款,那是可以借出去的。
  那樣基爾希集團真的有個萬壹,有優先條款在,史密斯傳媒或許有機會獲取基爾希集團的某些優質資產。
  只是可惜大家都這麽想。
  那些貸款給基爾希集團的銀行、公司,早就已經把基爾希集團的優質資產分了壹遍。
  除非基爾希集團還能活下去,否則它也拿不出還能處置的優質資產抵押給亞伯了。
  換句話說,亞伯就算是想貸款,基爾希集團也拿不出他想要的優質資產了。
  SELC公司的股份,已經是唯壹可以出售的優質資產。
  其他的都已經被抵押出去了。
  克裏·基爾希也就沒有提貸款這件事,而是直接問亞伯對股份有沒有興趣。
  那是自然沒有的。
  克裏·基爾希只得帶著遺憾離去。
  亞伯也有點惋惜。
  基爾希集團毫無疑問是壹大塊肥肉,可惜就是這塊肥肉長滿了癌癥,讓人望而卻步。
  好在也不是沒有收獲,起碼把SELC公司75%的股份買了。
  搞定了克裏·基爾希以後,亞伯又與剩下的每人談了壹下。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
  能夠來到這裏的這些人,都已經提前與亞伯的顧問談判過了。
  過來這邊就是走個過場,最後確定壹下。
  而剩下的客人裏,有英國《每日郵報》、《每日星報》、《每日快報》等幾家報紙的老板或者代表。
  別看這些報紙,每個都有壹個“每日”的前綴。
  它們其實和電訊媒體集團毫無關系。只是和《每日電訊報》壹樣,在名字前面有壹個“每日”而已。
  《每日郵報》是和《每日電訊報》差不多類型的“高級報紙”,就是與泰晤士、衛報差不多的嚴肅性國際、財經新聞為主。
  《每日快報》是壹份中級報紙,以文章短小精幹,淺顯易懂出名,讀者多為中下層階級。
  至於《每日星報》,則是壹份純粹的小報,在英國國內的地位和英國的《太陽報》差不多。
  這份報紙內容囊括博彩、天氣預報、女郎和體育新聞、娛樂新聞等。
  也是英國最有名的狗仔報紙之壹。
  對這些報紙的老板或者老板的代表,亞伯也同樣快刀斬亂麻。
  對價格沒有問題,那就開始準備合同和轉讓協議。
  有問題的話就讓人先離開,去和自己的顧問團談。
  這樣讓他只用了壹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搞定了前面五個客人。
  送走這五個客人,此時在亞伯眼前,就只剩下壹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了。
  艾倫繼續為亞伯介紹,“BOSS。這位是克裏·蘭德澤先生。是蘭德澤娛樂媒體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妳好,蘭德澤先生。”亞伯微笑。
  快刀斬亂麻,很短的時間裏,達成了許多交易的他。
  他現在很慶幸自己成立了這個類似於“軍機處”的顧問團。
  否則要是靠自己帶人,壹個個去和這些人仔細詳談的話。
  他覺得自己以後都不用幹其他事了。
  估計整天都在進行談判,和去談判的路上,花的時間就夠可怕的了。
  好在現在有這個“軍機處”,大部分瑣碎的事宜和前期準備,都可以交給他們去做。
  自己只需要審慎其中,作出判斷就好。
  唯壹需要顧慮的,也就是顧問團的內部成員,可能會與外界相勾結這件事。
  亞伯有想到這壹點,但現在他還在與最後壹個客人談判。
  克裏·蘭德澤與亞伯握了下手,這個老頭子笑著說:
  “史密斯先生,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從來沒有見人買公司就像買土豆壹樣,壹買就是壹大串……”
  亞伯心想,妳們歐洲人是不是不用土豆就真的不會做比喻了?
  “還好。”亞伯微笑:“畢竟都是壹些不貴的公司。”
  克裏·蘭德澤聽到他這個回答,老頭的嘴角忍不住扯了扯。
  老頭子心裏還在嘀咕的時候,亞伯就說道:
  “蘭德澤先生,直說了吧。我想要蘭德澤娛樂媒體手上的MUPLC的股份。”
  “當然,當然。”克裏·蘭德澤對亞伯回以微笑,老頭子說:
  “我來到這裏,就是想把這些股份賣給妳的。壹億英鎊對吧?”
  “沒有錯。”亞伯微笑。
  老頭子直接站起來,對他伸手:“我願意賣,先生。”
  亞伯起來和他握了手,也笑著說,“合作愉快,先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