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天子

历史军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细雨纠缠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后各家院落以及周边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二四七九章 拨开云雾

寒门状元 by 天子

2020-1-13 19:23

徐俌站在那儿,昂首挺胸,颇有气势地说了一句:“老夫自然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最初颇有自信,但这话说到后来,语气稍微有所软化,再被沈溪打量一眼,徐俌有些心虚地撇开视线,不敢跟沈溪对视。

沈溪道:“魏国公能说出这样的话,想来经得起追查,不过在下不会刻意去调查什么,若有人诬陷的话,魏国公不妨想一下该如何应付这些宵小之徒。”

徐俌点头:“怎么都得让那些嚼舌根的家伙闭嘴!”

说到这里,他好像想到什么,望着沈溪道,“之厚,你一定要帮老夫,张永跟钱宁都是陛下跟前的红人,他们在陛下面前进谗言,就怕陛下听信,老夫到底人在江南,说的话很难上达天听。”

沈溪微微颔首:“魏国公是否相信在下呢?”

“信,当然信!”

徐俌赶忙道,“咱到底同为勋臣,同气连枝,你有什么话尽管吩咐,只要是老夫能办到的,定尽力而为。”

沈溪有几分不信:“就怕魏国公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心听从在下吩咐。”

徐俌叹道:“之厚,若是换成昨日,或许老夫还有这底气,现在老夫只能听命于你……朝中除了你,谁能跟张永和钱宁这般阴险小人抗衡?他们想要诬陷老夫,下一步可能就是要攀诬你……”

不管有什么事,徐俌都要拉着沈溪跟他同乘一条船。

说得言之凿凿,但其实根本没有理据,或者经不起仔细推敲。

沈溪心想:“魏国公你在南京属于地头蛇,这里山高皇帝远,自然担心张永跟钱宁联手诬陷他……可你也不想想在皇帝跟前谁的关系更近一些,张永和钱宁怎会吃力不讨好地诬陷我?你说这种话,想把我拉到你的船上,根本就是耍小聪明,只会适得其反。”

沈溪没有揭破徐俌用意的心思,颔首笑道:“若是魏国公肯听在下的吩咐,那这件事便好办了。”

“听,一切都听你的。”徐俌好像终于找到突破口一样,目光灼灼地望着沈溪,就等沈溪吩咐了。

……

……

此时城外军营,唐寅跟张仑等人眼巴巴等着沈溪出城。

本来沈溪说好第二天一早便出城来,却未曾想江边的太阳老高了,却仍旧没有沈溪出城的消息。

军中上下缺了主心骨,开始担心沈溪在城里出事。

中军大帐外聚集了不少将领,胡嵩跃、张仑、宋书、刘序等人都在。

“……唐先生,听说南京城里隐藏有不少倭寇细作,要对大人不利,大人进城后一点消息都没有,是否派人进城去问个究竟?”宋书急切地问道。

本来唐寅跟在沈溪身边专门打杂,结果被沈溪一通栽培后,现在军中上下已将他当作副帅看待。

唐寅不过是正七品文官,从品阶上来说根本没法与眼前这帮军中大佬平起平坐,但现在一个个却以他马首是瞻。

唐寅谨慎地道:“沈尚书只是说会尽早出城,没说一定会在早晨出来,现在距离午时还早,又没听说城里出什么事,着急作何?南京城不是咱的地界,里边驻扎有亲军十七卫,咱贸然进城的话或许会与之起冲突,朝廷会追责。”

张仑道:“但昨日沈大人只带了少许人马进城,若出了麻烦,就怕咱呼应不及。若沈大人有个三长两短,咱这趟江南之行就无功而返。”

胡嵩跃没好气地道:“沈大人只是没消息,又不是怎么样了,咱在这里说丧气话作何?明着咱不能进城,总该派人去打听一下,最好让大人回个信……老九也是,跟着大人进城怎不早一步派人传点消息出来?”

唐寅往四下看了一眼,心想:“这些家伙平时看起来都很有主见,一个二个有能耐到没边,现在却抓瞎了!哼,缺了沈之厚这个主心骨,他们连屁都不是。”

唐寅正色道:“既然沈尚书没回营,也没进一步的消息传来,诸位就该坚守各自的岗位,该练兵的练兵,该巡防的巡防,就算这里是南京地界,也有可能会被倭寇偷袭,咱不能有丝毫懈怠。”

刘序叹了口气:“现在是想好好干活,但大人不在,连具体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不妨先派人进城去打探虚实为好……唐先生以为呢?”

最后所有人都看向唐寅。

这会儿已不是在请示唐寅的意见,更像是一群人逼着唐寅表态,怂恿唐寅听从他们的意见。

偏偏唐寅是那种桀骜不驯的犟驴,心中本来就不是很看得起眼前这群没头脑的武将,此时显出一种做大事的气度,好像他已经是军中副帅,在沈溪走后甚至给全军做主。

唐寅板着脸道:“以前该做什么,你们现在就做什么,各司其职,这是你们必须做到的事情……沈尚书行事向来有分寸,用不着你们担心,草原那么凶险的地方,沈尚书也是来去自如,怎么,你们担心他在南京出事?他是两部尚书,又是国公和国舅,在朝野威名卓著,你们说谁敢对他不利?”

一众将领面有愧色,听唐寅这么一说,他们感觉自己有点杞人忧天了。

上位者要做的事,不是他们这些军中莽夫可以左右的,沈溪做事完全不需要他们指点,至于沈溪几时回来,并不在可控范围内。

“做事去!”

唐寅大声催促着,那些将领相互看了一眼,终于领命而去。

至于唐寅自己,还是开始想办法及时获取沈溪在城中的情况,他琢磨道:“沈之厚进城前已料到城内内斗剧烈,什么倭寇刺杀并不成危险,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那些想争名逐利的勋臣和官员、太监!”

……

……

辰时过去,南京城里基本平静下来。

张永东躲西藏一晚上,此时好不容易逃脱追捕,整个人还未彻底轻松下来,便赶紧派人通知钱宁那边自己的情况。

接下来张永准备潜入皇城,到内宫诸监司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一边接管军权,一边上奏朝廷,参劾魏国公徐俌。

张永心想:“你徐俌敢对咱家乱来,咱家便将你在地方上的劣迹一并呈奏陛下。你擅权武断、打压异己,结党营私,跟南京兵部侍郎王倬勾连,意图将王倬推上南京兵部尚书之位,以便你控制南京权柄,这不是图谋不轨是什么?你还跟倭寇勾连,买卖人口兵器,祸国殃民……”

在带着偏激想法的情况下,张永可不管这些消息是否属实,只知道要出心头那口恶气。

趁着街道已经解除封锁,他准备先混到皇城周围,在羽林卫当差的义子配合下进入皇城,不过此前必须化妆。

张永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秀才,穿一身洗白了的直裰,颌下粘上几缕胡须,戴着四方平定巾出门,结果刚走出几步,就发现有人守在街口,他迅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人盯上了,正犹豫不决,已有人迎面走了过来。

“张公公。”

来人很客气,一语将张永的身份道破,“沈大人有请。”

张永嚷嚷道:“什么沈大人,你们是魏国公府的人吧?他给了你们什么好处?知道咱家是谁吗?咱家乃是钦命南京守备太监,都给咱家让开!”

或许是张永感到自己有可能被徐俌针对,故意虚言诓他,吆喝时看起来是耀武扬威,但其实心里不知有多害怕。

来人完全不管张永说什么,站在那儿如同木桩一般,板着脸道:“沈大人在南京兵部衙门等候张公公……张公公请移步。”

张永看了看周围,为避免暴露身份,他带出门的护卫实在太少,而对方却有几十个,街口那边还有人在往里面看,显然这些人不达目不罢休,再挣扎都是徒劳。

张永心想:“就算是徐老头派来的,也不会将我怎么着,毕竟还没当面谈过,他知我心中怎么想的?毕竟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有马车吗?”张永问道。

来人道:“马车没有,不过却为张公公准备好了轿子……张公公请移步。”

张永惴惴不安,往前走了几步,越过人群终于看到轿子停在路旁,四个轿夫等在那里。张永俯身便往轿子里钻,他身边跟着的随从非常紧张:“公公,这可如何是好?”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这境地了咱家还能作何?先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再说。”张永说完,钻进轿子,随后一行往皇城而去。

……

……

张永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等轿子停下,他安然出来,抬头看了看前方衙所的匾额,确定是南京兵部后,顿时放心许多。

随后他打量了下左右,左边是南京工部衙门,右边是南京礼部,回头一看却是南京太医院,这里应该就是南京城最有名的青龙街了。

虽然还未见到沈溪,不过张永已判断出这是沈溪行事的风格。

他心想:“魏国公府上的人抓了我一夜都没成功,给他们再多的时间也拿我没辙……魏国公算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沈大人?看来我的行踪没有瞒过沈大人,这次能顺利躲开魏国公府上的人追杀,有可能是沈大人暗中相助。”

转念一想,张永隐隐有些明白沈溪相邀的目的,“沈大人这是想说和我跟徐老头的矛盾?面对面坐下来把事情谈开?”

他心里满是不解,此时里面已有人出来迎接,这个人他很熟悉,正是沈溪身边深得信任的家将马九。

“马将军?”

张永看到马九有些激动,至少证明受邀前来的确是沈溪所为,而不是徐俌假借沈溪的名义抓他。

跟马九一同出来的,还有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倬。

王倬先跟张永打了个招呼,通报来历和姓名后,张永便对王倬生出几分反感来,他知道王倬跟徐俌关系密切,这个人站在他的对立面。

在南京权力之争上,只要不是盟友就是敌人。

“沈大人可在里面?”张永问了一句。

王倬不知张永内心对他的厌恶,笑着回道:“不但沈大人在,魏国公也在,就等张公公您来商谈大事。”

张永进入兵部衙门,发现这里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重重,心中不由打鼓:“沈之厚不会是被魏国公的人软禁了吧?魏国公野心不小,昨日居然敢明目张胆派兵搜捕全城,说明他在被逼急的情况下是敢乱来的。”

马九虽然在身边,但张永不方便询问情况。

一直等进入兵部衙门正堂,就见前方已摆好几个座位,正中的主位上坐着的便是沈溪,此时沈溪拿着茶杯,神色显得很淡然,他身后站着几名侍卫。

至于右边客首位置,坐着的则是魏国公徐俌。

张永认得徐俌,却未上前打招呼。

而在徐俌身后站着几名手下,其中包括徐俌的首席幕僚徐程。

另外与会的还有南京户部尚书王佐,显然王佐是受邀前来作为见证,除此之外就是南京兵部的官员。

此时南京兵部一切事情都是右侍郎王倬在做主,因而接待宾客之事也是由王倬完成。

“张公公?久违了。”徐俌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不过在张永看来这笑容非常阴险。

随即在场之人包括沈溪在内都起身向张永打招呼。

张永目光在所有人脸上绕了一圈后,回到沈溪身上,他没跟任何人见礼,上来便质问:“沈大人,您这算什么意思?咱家刚出门就被请到这里来,跟人叙话?为何没提前派人知会一声?”

张永显得很霸道,一来便咄咄逼人,但这却是他心虚的表现。

虽然从地位上说,张永要比南京守备勋臣也就是徐俌更高,话语权也更大,但他明白徐俌是真正的地头蛇,就算他有义子相助,但在没落实他南京镇守太监的身份前根本就无法控制局势,此时露面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险地。

在场之人基本都不明白张永为何会如此生气,甚至连徐俌自己都不太理解到底哪里开罪了张永。

只有沈溪知道张永说这话的意思……我昨天都告诉你徐俌要杀我,昨夜他更是在城内搜捕我一晚上,结果今天我刚冒头你就把我找来,这不是让我身处险地吗?

沈溪道:“此处乃南京兵部衙门,朝廷公堂,有事当然要在这里商议!至于是否需要跟你张公公打招呼……有事难道不该当面谈吗?”

张永看出沈溪态度不善,但还是黑着脸问道:“可是咱家却记得,沈大人之前说过不会牵涉进南京事务,怎么突然变卦了?”

沈溪没回答,徐俌却笑呵呵回道:“张公公有所不知,今日凌晨刚得到朝廷公文,陛下钦命由沈尚书调配江南兵马,陛下在圣旨中说明,南京六部以及江南各司各衙,一切都听从沈尚书号令。”

“那咱家来此作何?”张永非常意外,他不太相信徐俌所言,因为在他眼里徐俌乃是政敌,敌人的话怎能轻信?

而且他并不觉得朱厚照会将江南所有权力都交托给沈溪,如此一来不等于就是将半个大明的管辖和调配权都交给沈溪了吗?就算皇帝再信任大臣,也不可能将半壁江山交给臣子打点。

王倬笑道:“张公公今日不在衙所,没看到御旨,有此疑虑不奇怪……这是朝廷御旨的摹本,要不您看看?”

朝廷下发的圣旨,南京各部衙门都已收到公文,而南京兵部作为南直隶兵马调配主要衙门,自然也会得到御旨。

张永有些难以置信,不过仔细看过公文后,却发现不是虚构,他这才望向沈溪,顿时感觉一阵无力,甚至往徐俌身上瞪一眼,不自觉又将沈溪跟徐俌归为一类。

此时张永跟徐俌心中都没底,便在于沈溪从来没表明过支持谁的态度,二人都去见过沈溪,都没得到肯定的回答,此时都觉得沈溪可能跟对方达成协议,不但张永心虚,连徐俌心里也在打鼓。

沈溪道:“原本本官不想牵扯进南京权力归属之争上,但现在陛下谕旨在此,那本官责无旁贷……虽然本官不过领兵过境,但在平江南倭寇上,需要南京以及南直隶、闽浙等地方官府和卫所配合,到时恐怕要劳烦魏国公跟张公公。”

张永听到这里,显得很懊恼,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他只能先忍住气,在一旁备好的椅子上坐下。

他本以为王倬会坐在身边,徐俌会坐回对面,却未料徐俌挪动老迈的身躯,径直过来坐到他身旁,张永侧头打量一眼,见对方脸上挂满笑容,心里越发来气。

沈溪也坐下,等王佐、王倬分别坐下后,朗声道:“本官得知,张公公在往江南来的路上有些不太平,有人对张公公不利。”

“有这等事?”

张永这边还没反应,徐俌却很在意,赶忙站起身,“张公公没遭遇意外吧?你看都是老夫做事不当,原本该早去南直隶与山东交界处迎驾,可惜公务繁忙未能成行,未曾想居然有人敢对张公公不利……早知道的话,老夫就该亲自率领人马前去保护。”

“哼!谁做的谁知道!”

张永气愤将头别向一边。

徐俌有些意外,心里满是疑问……我好端端向你表示好意,你怎么这态度?难道觉得你遇刺是我干的?

沈溪道:“以本官调查,乃是倭寇怕张公公南下后调动南京兵马对其不利,故派人行刺,于是张公公行金蝉脱壳之计先行赶往南京,准备履职南京守备太监后再行露面,这也算是恪尽职守的一种表现。”

“原来如此。”

徐俌装出恍然的模样,“老夫也是到昨日才知有人对张公公不利,这不昨夜派人在城里加强戒备,搜查倭寇派出刺客的下落……未曾惊扰到张公公休息吧?”

张永怒气冲冲:“徐老公爷确定是在搜捕刺客?而不是在搜捕咱家?”

徐俌脸上现出冤枉之色:“张公公千万别误会,老夫乃守备勋臣,以后要跟张公公您通力合作,确保一方安稳,怎会做出对您不利之事?这点沈尚书可以作证,沈尚书入城后,也有人要对他不利,老夫昨日也派人保护驿馆。”

张永没有跟沈溪求证,到此时他仍旧觉得沈溪跟徐俌已达成协议,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迫出现在这里。

沈溪却好像根本不想彻查徐俌昨日调兵的目的,因为他知道徐俌不是省油的灯,现在不过是在面子上保持一种和睦,追究起来毫无意义,反而不如先把正事定下。

沈溪道:“刺客之事,本官正在查,暂且没有确定消息,不过本官怕两位之间有何误会,影响到地方安稳。”

“是吗?”

张永语气生硬,一如他以前给沈溪当监军时的态度。

其实张永的脾气一直都很大,他属于那种很容易牵扯进是非的人,也就是这两年他从沈溪身上得到的好处太多,才逐渐变得低声下气,现在觉得沈溪是敌非友,又拿出拒不合作的态度。

徐俌看出一丝苗头,心想:“张永怎好像对沈之厚多般刁难,那就是说,沈之厚果真没跟张永达成协议?如此我就好办多了!”

徐俌笑道:“之厚,其实张公公的误会,全是因老夫而起,老夫为赔罪,今日……就在兵部衙门设宴如何?”

这边张永对沈溪的态度异常冷漠,徐俌便见缝插针,既然你张永跟沈溪间出现误会,那我何不索性表现出对沈溪的友好态度,让你张永觉得我跟他是一路人?

没等张永回答,沈溪已冷漠回道:“先把正事商定,迎来客往何必急于一时?”

张永有些坐不住,站起身来:“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给句实在话?就算让咱家血溅当场,咱家也认了,不过某些人最好掂量后果,朝廷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徐俌苦着脸道:“张公公何出此言,咱有话好好说不行吗?”

“现在不好好说话的是你们!某些人在南京任上胡作非为,跟倭寇勾连,当咱家不知?”张永破罐子破摔,非要把事情扯明白,对徐俌的态度变得极为恶劣。

徐俌一愣,随即带着惊愕问道:“何人如此乱说话?张公公所说之人,不会是老夫吧?”

“不是你是谁”

张永怒目相向。

“你……简直胡说八道!”徐俌捋起袖子,一副要干架的模样。

“消消气,消消气。”

王倬连忙站起,从对面席位来到张永和徐俌之间,把二人隔开,堂上顿时变得混乱不堪,张永此时也摩拳擦掌,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沈溪突然起身喝道:“你们是否将这里当作朝廷公堂?”

他一开口便带着极大的气势,这是一次又一次经历尸山血海后养成的,杀气逼人,让正在胡搅蛮缠的徐俌跟张永不由一怔,随即二人都不说话,冷哼一声坐下,劝架的人也赶紧退开。

沈溪道:“不就是因有奸佞在你们之间说了一通挑唆之言,就让你们如此乱掉规矩……难道你们忘了自身的职责?”

徐俌脸上略带慨叹之色:“之厚你说得是,这不老夫正准备跟张公公好好解释一番吗?至于什么行刺,还有跟倭寇勾连等事,跟老夫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有人从老夫这里索贿不得,恶意中伤……希望张公公明察秋毫,不要被小人挑唆!”

张永在有关徐俌派人刺杀他的事情上先入为主,无论徐俌做出如何解释都是徒劳,也跟徐俌昨晚调兵搜捕他有关。

所以张永对于徐俌的解释完全听不进去,沈溪想从中说和也很难。

就在二人要继续争吵时,沈溪起身走到他们面前,张永不得不起身:“沈大人还有别的吩咐吗?”

沈溪道:“你们之间的是是非非,或者利益之争,本官不想干涉,但眼下本官奉皇命统调江南人力物力平倭寇之患,若谁不配合本官,那无论他在别的事情上占了多大的理,本官也不会对他客气。”

张永想了下,黑着脸问道:“那有些人胡作非为,沈大人就不理会了?”

徐俌无奈道:“张公公,都说了那些事跟老夫无关……钱宁在背后挑拨离间,老夫身家性命都在南京,凭何犯傻,做那欺君罔上诛灭九族之事?朝廷就算不派张公公您来南京任守备,也会有其他大太监,老夫杀得完吗?怎会出此昏招?”

沈溪道:“既然张公公所得线报,说有人行刺,那不妨将此事上奏陛下处,由陛下来定夺。”

徐俌紧张兮兮望着沈溪:“沈大人,这不是捕风捉影的事吗?连这种子虚乌有之事也上报朝廷,不是小题……”

他本来要为自己辩解,但发现沈溪看过来的目光不善,身体稍微一缩,便不再多言。

沈溪继续道:“张公公上奏时,不妨将此事归在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身上,由他跟陛下解释,至于是诬陷还是确有其事,由朝廷来定夺,而非眼下的南京兵部衙门。”

徐俌顿时感觉到沈溪没有偏帮他的意思,因为他不想将这件事捅破,若是朝廷得知,那就算白的也有可能会说成黑的,更何况他之前的确跟倭寇做过买卖,很可能有人会以此来做文章。

“老夫不同意。”徐俌当即拒绝。

张永这才看出来,沈溪跟徐俌之间真的没达成协议,至于徐俌之前表现出的跟沈溪有多亲密,也是伪装出来的。

张永冷冷一笑:“怎么,魏国公怕了?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

徐俌嚷嚷道:“就算身正,但有人故意拿着蜡烛斜着照,影子照样会斜,你跟钱宁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是提督东厂太监,道理全由你们讲,老夫有什么资格在陛下跟前说话?”

张永当即冷笑:“咱家还不至于做出诬陷之举,诬陷您魏国公对咱家没好处!”

“够了!”

沈溪当即喝止,“本官既让你们上奏,就是给你们机会,本官也会跟陛下详细陈明这件事,在本官看来,此事根本没谱,若钱宁有证据就让他告,若是没证据,陛下正好将钱宁治罪。”

张永跟徐俌突然沉默下来,显然沈溪切中他们心中的要害。

无论他们之间有多敌对,也架不住外面有个钱宁,张永和徐俌都不会把钱宁当作自己人,毕竟钱宁以前是刘瑾的人,现在跟张苑走得很近,张永和小拧子几次想拉拢钱宁,但钱宁属于那种见风使舵的类型,谁当权他靠向谁。

至于徐俌就更因钱宁不断诬告他的事而起争端,更不会跟钱宁同流合污。

沈溪道:“若你们真的身正,那本官会替你们做主,难道你们不信本官?”

沈溪此话,让张永和徐俌无法完全信从,不过从某种角度而言,沈溪又最值得信任,毕竟沈溪是朝中顶梁柱,无论是徐俌还是张永,找沈溪帮忙的前提就是看中沈溪在南京权力之争上严守中立的态度。

就算现在皇帝让沈溪全权负责江南军政事务,沈溪对此也不是很上心,且沈溪在江南没有亲信,要用的还是他二人。

徐俌凑过来道:“若是之厚你肯帮忙替老夫解释,并且让钱宁得到应有的惩戒,老夫愿意帮忙。”

这会儿徐俌阻碍沈溪或者张永上奏,其实没多大效果,便在于他明白,就算沈溪跟张永不提,钱宁也不可能不跟皇帝告状,说他的坏话,如此还不如跟沈溪合作。

徐俌望着张永:“张公公意下如何?”

张永语气低沉:“沈大人这是诚心帮咱家……还是魏国公?”

沈溪道:“本官对于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略微有些眉目,他要挟勋臣,并且在张公公面前挑拨离间,且上疏诬陷朝廷栋梁,本官若不查到底,怎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本来还在争吵的张永跟徐俌不由对视一眼,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抹热切。

二人有宿怨不假,但属于正常纷争,对于张永而言,无论徐俌是否派人刺杀他,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徐俌跟倭寇勾连,有谋逆之举,那徐俌还是会继续在南京当他的守备勋臣,最多也就是被朝廷降职罚奉,来个不痛不痒的惩戒,张永跟徐俌之间搞对立,其实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现在若是联起手来一起对付钱宁,那情况就不同了。

钱宁的存在,让江南权力归属出现不少变数,钱宁是锦衣卫指挥使,还是皇帝派来查倭寇跟地方官员勾连的钦差,权力看起来不大,却可在皇帝跟前进谗,不但徐俌忌惮,张永也同样忌惮。

徐俌咬牙切齿:“钱宁为人臣子,所做之事却违背朝廷纲纪,要挟老夫,还在朝中公然诬陷,如此行迹实在该杀!特别是连累张公公怀疑老夫……其实老夫一心为朝廷,对张公公早就心存仰慕,之前更是派人去送礼……既然要刺杀,凭何做如此多花样文章?”

张永这边稍微被说动,他自己想想也是,如果徐俌铁了心要杀他的话,肯定不会派人去给他送礼。

再转念一想,难道派去送礼之人,是伺机再行刺杀之举,亦或者是求证一下他死了没有?

沈溪道:“你们之间的利益纠葛,可以交给朝廷论定,本官的责任就是维持朝廷纲纪,至于孰是孰非,本官就此上奏朝廷,你们是否联名上奏?”

徐俌点点头,随即望着张永,现在他已表明态度,选择权便落到张永身上。

张永本来不想跟徐俌有任何合作,但想到现在在南京地面上,非常危险,就算要跟徐俌翻脸也要先等扎稳脚跟以后再说。

张永道:“咱家愿意听沈大人的吩咐,想来沈大人做事公允,不会跟某些宵小之徒一样胡作非为!”

第二四八〇章 尔虞我诈

本来张永和徐俌之间不那么和谐的关系,在沈溪调解下,终于达成和睦。

钱宁怎么都没料到,他居然成为沈溪利用的筹码……正是因为张永和徐俌对钱宁的忌惮,使其被当作牺牲品,至于沈溪是否是借刀杀人,事后张永跟徐俌都没有理清楚。

虽然王佐和王倬都参与了这次讨论,但始终没有发表意见,不过对话内容他们听得很清楚。

孰是孰非真不是他们能断定的,一切都要交给朝廷来论定,只有朱厚照才有资格处理江南纷争。

还有就是联名上奏,王佐和王倬自认没资格署名,沈溪无意提及南京兵部尚书人选,徐俌和张永为了保持面子上的和睦,也没有再提这件事。

商谈结束,徐俌离开南京兵部衙门,张永也放下所有担心,由长安左门进入皇城,经承天门、午门前往守备府履职。

徐俌出了青龙街,来到崇礼街,回头看了看背道而行的张永,把徐程叫到身边问道:“刚才说的话你听到了,你觉得没问题吧?”

徐程想了下,摇摇头:“沈尚书明摆着要先剪除钱宁,站在沈尚书的立场,能威胁到他位置的人,并非公爷您或者张公公,而是钱宁这样陛下跟前的红人……”

徐俌冷冷地瞥了徐程一眼:“你的意思是说,本公没资格跟沈之厚抗衡?”

徐程道:“小人并无此意,小人的意思是公爷您在南京,而沈尚书不过是借道平寇,互相间没什么干扰,只要公爷对他礼重有加,他有何必要跟公爷您作对?不如借您跟张公公的手,把钱宁给除掉。”

“嗯。”

徐俌点点头,对徐程的话很是赞同,随即他又带着一丝迟疑问道,“不知张永会如何应……”

徐程又道:“张公公可能被钱宁那小子挑唆,不然他为何对公爷您如此忌惮?正是因为他怕您啊……他不过是个流官,您当他真愿在南京当守备太监?他是要当司礼监掌印之人,您若能跟他冰释前嫌,保持好关系,将来他上位的话,能不想着提携公爷您一把?”

徐俌想了下,顿时吸了口气:“听你这么一说,老夫非但不该跟他作对,还应该巴结着才是?”

徐程苦恼地道:“幸好沈尚书在,不然很多误会都没法解开,不过现在还好,一切都明朗了,张公公也想将钱宁除去,现在由沈尚书提出来,正中他下怀,他自己也要掂量一下如何才能做好南京守备太监,除非他真的想死在南京,不准备回京城了!”

……

……

沈溪送走张永跟徐俌后,暂且留在南京兵部衙门。

衙门内的属官和吏员基本都已回到公事房办差,只有兵部右侍郎王倬留了下来,王倬笑着说道:“沈尚书可真能干,在您巧妙斡旋下,张公公跟魏国公终于冰释前嫌,好歹没出乱子。”

沈溪看着王倬,摇头道:“王侍郎谬赞了,在下不过是站在公允的立场说了一些话罢了。有关上奏之事,还劳王侍郎多费心,本官在此就不打扰了。”

王倬有些意外:“沈尚书不亲自上奏?这……这……奏疏由南京兵部上奏的话,很可能会为锦衣卫指挥使钱宁所知,若中途出点什么差错……”

沈溪问道:“有何差错?”

一句话将王倬给问住了,他想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也是,谁人敢动有沈尚书署名的公函?好吧,一切都听从沈尚书吩咐……老朽这把老骨头不知能在朝中留几天,该放下的都放下吧。”

说完,王倬脸上流露出些许遗憾之色,显然他对南京兵部尚书的位子还是有想法的,不过现在明摆着沈溪不肯帮他,而他跟魏国公徐俌牵扯太深,也不便低声下气求沈溪,大不了当没这回事。

沈溪又道:“原本在下今日上午便要出城,不过经过此事,可能要在城里停留到下午甚至明日,若有事的话请王侍郎找人去驿馆通知一声便可。”

简单寒暄后,沈溪告辞,从兵部衙门出来,回驿馆去了。

……

……

回到驿馆,云柳早已等候在楼下大堂,亦步亦趋地跟着沈溪上楼来到房间,一进门便谨慎地禀报:“张永张公公已到衙所,顺利接过关防,暂且对我等形成威胁。”

沈溪微微点头:“事情都已商议妥当,如今张永和徐俌不得不化干戈为玉帛,我在南京的差事也算是完成了。”

云柳道:“不过目前追查到确实有倭寇派出刺客,如今就在城里,数量不少,还有……江栎唯似乎是这些刺客的头目。”

“呵呵。”

沈溪笑了笑,道,“好久没听到这名字了。”

刘瑾倒台后,江栎唯感觉大势已去,立即逃回南方,结果家族阿附阉党被朝廷派人查抄,他不得不再次逃亡,辗转跟倭人联系上了,在江浙沿海岛屿上潜伏半年多,好不容易跟建昌侯联络上,在建昌侯资助下,倭寇急速壮大,他的地位也快速提升,但也因此引起朝廷警惕,导致张氏兄弟被降罪。

云柳担心地道:“此人对大人耿耿于怀,一心刺杀大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做事谨慎,目前卑职尚未查到他的下落。另外,此番大人坏了锦衣卫指挥使钱宁的好事,若他铤而走险,选择跟江栎唯勾结的话……”

一个是前锦衣卫镇抚,一个是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如果二人联起手来去跟正德皇帝告状基本没可能,不过暗中行刺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二人手下有很多高手,目前钱宁还是钦差,可以调动相当大的力量。

云柳出自东厂系统,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能力非常清楚。

沈溪点了点头:“说的也是,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现在我跟他们势成水火,他们似乎没有退缩的理由……不过他们想在军中对我不利,实属痴心妄想,他们最好的出手的机会,就是在城里!”

云柳道:“所以请大人及早出城。”

沈溪一抬手:“不必了,既来之则安之,我倒是想看看他们是否真的联手了,除非钱宁疯了,否则跟江栎唯合作就是自寻死路……”

……

……

沈溪促成张永和徐俌在南京兵部衙门达成和解,消息很快便传到钱宁处。

钱宁并不在城外,一直躲在城里等候消息。他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张永跟徐俌对着干,如此他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孰料沈溪的存在让事情增添了变数,在沈溪说和下,张永跟徐俌非但没大打出手,还出人意表地取得了共识。

本来钱宁只是觉得遗憾而已,不过在获悉沈溪依靠打击他来平复徐俌跟张永间的矛盾后,便再也坐不住了。

钱宁的确不敢派人刺杀沈溪,于事无补不说,还会断送自己的前途,现在他还没到铤而走险时,想到的应对方法就是赶紧派人去找张永,再在张永那边加把火,甚至可以造出有人继续暗杀张永的假象。

不过在派去的人被拒绝后,钱宁知道自己必须要露面了,否则事情恐怕会不可收拾。

此时属于非常时期,钱宁非常小心谨慎,一直到入夜,才在手下锦衣卫的相助下进了皇城,来到张永所住官邸……守备府后庑。

派人进去通报后,张永让人请钱宁进去。

钱宁有些紧张,生怕张永会通知沈溪,所以特意安排了人手在外面随时准备策应。

“……张公公,您怎能听信沈大人之言?魏国公为独揽江南大权,决意杀你,之前的刺客难道您没看到?”

钱宁一改之前傲慢的态度,见到张永后焦急不安,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

张永并没有翻脸,只是冷冰冰地道:“钱大人的话,咱家不太明白,你说魏国公派人刺杀咱家,但咱家一味躲避追杀,只隐约见到身后有黑影跟踪,连具体身份都不知,凭何笃定是魏国公派出的人?”

钱宁道:“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情报,张公公不信?”

张永板起脸来:“你是锦衣卫指挥使不假,但咱家却是提督东厂,你在咱家跟前有何资格说你的情报比咱家准确?”

钱宁非常无奈,论官职张永的确在他之上,不过从皇帝的信任程度上,他自问高出张永一头,就算要卖身投靠也该是司礼监掌印张苑这种既有实际权力又深得皇帝信任的存在,跟张永合作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为了能让张永听从他的挑唆,只能继续装孙子。

钱宁道:“张公公若是不信,小人会找出证人和证据……”

“不必了。”

张永的回答很直接,一摆手道,“咱家跟沈大人还有魏国公,已将咱家南下途中遭遇行刺之事上奏陛下,孰是孰非要等陛下定夺,若真是魏国公派人做的,咱家自然不会放过他,至于钱大人你……留在南京城里作何?你的差事不是应该到海边去调查倭寇踪迹么?”

钱宁顿时感觉一阵无力,不过现在没跟张永翻脸已算万幸,毕竟南京不是他的地头,在这里做事多有不便。

钱宁道:“陛下让小人所查之事,并不单单是倭人活动踪迹,更重要的是彻查南直隶和江浙地方官员、将领和勋臣跟贼人勾连,小人这边已有眉目,本希望告知张公公,希望张公公加以防范,未料张公公会怀疑……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张永冷冷一笑:“陛下让你做事,你好好做便是,咱家要如何做轮不到你来指点。来人啊,送客!”

……

……

钱宁见过张永,却徒劳无功。

钱宁离开张永官邸后,两人会面的消息迅速传开……徐程派人暗中跟踪张永,甚至早就在守备府安插大量眼线,确定钱宁跟张永见过面后,徐程马上将消息告知徐俌。

“钱宁这小子贼心不死啊,分明是想继续挑唆张永跟本公的关系,却不知张永是否变卦……”

徐俌脸上带着几分疑虑。

徐程也有些担心:“钱宁能见到张永,足以说明张永对咱们并未完全放下戒心,想听听钱宁说什么……至于钱宁,不可能在获悉三方联手对付他的时候自寻死路,他之前做的事,足以让公爷您杀他一万次……他如此露面简直跟找死差不多!”

徐俌道:“那你为何没派人将他拿下?”

徐程低下头,抱拳行礼:“公爷,他到底是锦衣卫指挥使,陛下信任的耳目!连沈尚书都没法直接对他下手,咱若是派人捉拿他,指不定消息走的比联名上奏的奏本还要快,到那时陛下会听谁的?再者说了,钱宁身边高手众多,若派人去抓他只会打草惊蛇,目前暂时不是动手的时候。”

徐俌突然有些心烦意乱:“那到底是该相信张永,还是不信?”

徐程摇摇头道:“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张公公身上,一切都要看沈尚书的态度……张公公就算对公爷您有所怀疑,不过只要沈尚书站在公爷你一边,他就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哦?”

徐俌若有所思,问道,“沈之厚现在在干什么?听说他今日并未出城?”

徐程道:“在官驿吃过午饭后,沈尚书便去城北国子监附近的双井巷拜访闲住在那里的谢老祭酒,二人乃故交,下午他一直留在谢府,一直到日落后才告辞,想来是在谢府吃的晚饭……”

徐俌顿时很生气:“这个沈之厚,倒是轻松自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居然跑去拜访故人?难道他无心对付钱宁?钱宁既然露面,就该拿下来送到他手里,看看沈之厚会怎么做……”

徐程微微摇头:“沈尚书老谋深算,连咱们都能查到的事,他如何不知?他就是不对钱宁出手,有可能在等钱宁狗急跳墙,奏疏有个两三日便会传到京城,等陛下批示,届时钱宁就在劫难逃了……沈尚书分明有借刀杀人之意。”

徐俌冷笑一声:“就算他借了老夫的刀又如何?老夫让他借,钱宁比张永更该死,他不过是阉党之后,凭借陛下的宠信爬到今天的位置,居然反了天让老夫向他行贿?哼!连自己几斤几两都没搞清楚,死了活该!”

……

……

江栎唯找不到机会对沈溪出手,钱宁也没打算走这一步。

为何两人没有走到一起,说到底他们之间互相防范也很深,都怕被对方阴谋算计。

沈溪进城后的第三天早晨,准备离开,徐俌和张永一同过来相送,同时来的还有王倬和王佐等南京官场大员,欢送场面比迎接时更加热闹,士绅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相送。

驿馆门口,徐俌笑道:“之厚其实完全不用着急走,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夫已跟地方上打过招呼,让士绅组织捐赠钱粮,让你有足够的物资打赢这场仗……不是还要造船么,需要上好的柚木和杉木吧?老夫会让地方上全力配合,总归你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地盘,多住几日无妨。”

徐俌显得很客气,不过这些话却不能得到沈溪完全信任,便在于徐俌为了谋取权力不择手段,之前差点向他动手。

张永跟徐俌表面上达成一致,暗中却密会各卫所将领和勋贵、官员,暗中争取人归顺,这场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沈溪微笑道:“陛下交托的差事不能荒怠,在下已在城里停留两天,耽搁了行程,若再耽误的话,难免会被降旨追究。”

“哈哈,这怎么可能?”徐俌笑着说道。

旁边南京户部尚书王佐也笑道:“沈尚书在朝地位甚隆,陛下信任有加,你在北方和中原之地接连取得胜绩,就算多休整几日陛下也不会过问。”

张永则用阴阳怪气的腔调道:“沈大人要作何,用得着你们这些人指点?难道他平海疆就没有计划?”

这话有点呛人,与一团和气的氛围格格不入,徐俌和王佐等人脸上笑容顿时变得僵硬起来。

沈溪道:“张公公说得在理,身负皇命的确容不得耽搁,再者就算地方上要捐赠物资,也未必需要在下亲自监督,不是还有魏国公跟王尚书在么?”

如此一来王佐脸色越发尴尬了,沈溪像是给他找事做,本身从官绅手中拿钱粮这种事就非常复杂,需要沟通和运作的地方太多。

虽然劝募纳捐可能存在丰厚的油水,但王佐并不稀罕,在他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什么事都没有,一群在南京养老的大臣不是人人都有争名逐利的野心。

恰在此时,马九走了过来:“大人,战马已备好。”

沈溪微微点头:“那在下便告辞了。”

徐俌走过来,一摆手:“之厚,咱借一步说话?”

沈溪点了点头,跟徐俌走到一边。

徐俌道:“之厚,老夫准备了份厚礼,本来打算直接送给你,不想你行色匆匆,老夫只能将礼物给你送到旁处……你看送到哪里合适啊?”

沈溪笑道:“魏国公太客气了,送礼大可不必,若平海疆顺利的话,在下有回南京的机会。”

徐俌露出恍然之色:“明白,明白,那就等你凯旋后咱再说这些事。”

……

……

沈溪一行从城里出来,刚出城门,便见远处有迎接队伍。

原来沈溪麾下怕沈溪在城里出事,得知沈溪出城,特地派人过来迎接和护送,带头之人除了王陵之外,还有张仑跟唐寅,至于负责领兵的将领则一个没来,都有意避嫌。

王陵之到底是皇帝钦点的将领,又是沈溪亲随,好像是近卫将军,沈溪指哪儿打哪儿,张仑是张懋孙子,属于超品的存在,至于唐寅则是沈溪的军师,这些人来迎接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徐俌和张永陪同沈溪出城,他们选择乘坐马车,而沈溪则是骑马。

沿途有大量百姓围观,不过今天亲军十七卫倾巢出动,将官驿通往仪凤门的街道悉数封锁,沿街店铺一律不准开门,百姓们都被阻挡在远处不能靠近,就是怕有刺客混在其中。

等沈溪出城跟唐寅等人会合,翻身下马,王陵之跟张仑等人立刻过来向沈溪行礼。

徐俌从马车里下来,走到近前问道:“之厚,这几位是……?”

沈溪稍微做了介绍,徐俌大为惊叹,不过目光没有落在久负盛名的王陵之身上,而是打量张仑,亲热地招呼:“英雄出少年,没想到世侄年岁这么大了?还在沈尚书军中效命?哈哈,真有本事啊,这就叫……将门无犬子吧!”

显然徐俌对于什么小王将军、唐大才子根本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只有勋贵之间才有共同语言。

张仑出自名门,自然对于这些礼数非常熟悉,上前说了一通对徐俌久仰的话,老少二人显得一团和气,就差进城去找个地方好好喝上两杯。

唐寅本来覥着脸要跟徐俌热络一番,见徐俌对自己没什么兴趣,不由悻悻然,对沈溪道:“沈尚书,迎接车驾和人马都已备好,随时都可以起行。”

沈溪道:“不是说不用你们准备吗?”

虽然沈溪提前通知城外他今日要出城,却未安排人前来迎接,但见王陵之跟张仑都在看唐寅,便明白这主意是由唐寅拿的……唐寅很可被一群将领胁从,不得不如此。

见唐寅低下头没回话,沈溪道:“既然来了,那就早一步回军营,对了王侍郎,船只已经准备好了吧?”

之前沈溪跟南京兵部接洽时,跟王佐提出了要从南京征调一批船,其实公文早就传达到南京,王佐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王佐走到沈溪跟前,没等他说话,徐俌已然插话:“全都准备妥当了,之厚何须担心?六十多条船,都是双桅双层的大楼船,足够你调兵之用……这可比你现在装备的那些船好许多。”

徐俌显得很热心,似乎一切都是他在操心,而非兵部运筹。

沈溪点头:“如此甚好,唐军师,你跟小王将军带人去一趟,把船只接收下来,今日中午,全军上下便乘船出发!”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