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虛弱的盟友1
帝國的崛起 by 終極側位
2019-5-15 13:48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認為奧地利可能會比普魯士更早更深刻的了解巴伐利亞的軍事改革吧。”半響之後,德皇說道。
“巴伐利亞的軍事顧問團已經到了奧地利。相比奧地利人已經對貴國的軍事改革有了壹定的了解了吧。”
“妳有完沒完!有完沒完!”王子殿下都要為德皇的小心眼和固執抓狂了,都說了不會威脅德意誌的,自己沒這個想法也沒這個理由,妳怎麽沒完沒了了?不過抓狂歸抓狂,這些話王子還是不方便說的。
“不壹樣的,國情不壹樣,軍隊不壹樣,奧地利太弱了,德意誌人太少了,他們的工業和軍事架構根本不適合組建壹支德式軍團。我們只是根據奧地利的國情和特點,幫助他們有限度的提升軍事力量。”
“呵呵,看來妳對奧匈軍隊還是做過壹些研究的啊,妳剛才說,巴伐利亞王室和奧地利王室聯姻是為了德國,那麽妳說說,這個聯姻能帶來什麽?具體壹些,如果我滿意的話,這壹年給巴伐利亞的農業補貼可以提高3成!”皇帝果然抓住了王子殿下的軟肋!壹頓嘴炮換幾百萬馬克啊!這可要好好想想怎麽說了!
“首先,在說我的計劃之前,我們需要對奧匈這個國家的戰鬥力進行壹下分析,看看這個歐洲面積第二大國,到底是什麽水平。因為這是壹切計劃的前提!”說完後,王子停頓了壹下,在德皇示意可以繼續之後,王子繼續說道。
“從人口上來看,擁有接近5000萬人口的奧匈帝國應該擁有充足較為充足的兵力,但是實際上,奧匈帝國中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員數量卻是偏少的。在德、俄、法、奧四個歐洲陸軍強國中人數是最少的,只有250萬左右,而俄國人有500萬以上。德國有400萬以上。所以,壹旦開戰,奧匈帝國的兵力應該是四個大國中最少的。”
“其次,奧匈帝國內部的民族十分復雜,而軍隊又多以民族編制,這讓某些軍隊的戰鬥力和執行性大打折扣。軍隊分成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大體系,但是可惜的是無論是德意誌人還是匈牙利人在各自軍隊體系中依然無法居於主導地位。再加上紛雜錯亂的民族形勢和獨立思潮的影響,在艱苦的戰鬥中,奧地利軍隊的整體作戰意誌很難保證。”
“說句不好聽的話,我認為,在防禦的時候,奧匈帝國軍隊尚可壹戰。但是如果主動進攻,並且面對較強的敵人時,也就只有德意誌人的部隊和部分匈牙利部隊可堪壹用。說白了就是奧匈帝國空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卻沒有多少真正可用的部隊!”
“兵力上奧匈帝國本身就非常有限。而在裝備和素質方面,奧匈帝國同樣存在很多的問題,因為奧地利和匈牙利的二元體制,讓奧匈帝國在擴軍議題上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再加上奧匈的經濟和工業本身就比較落後,所以他們的軍隊裝備水平不會很好,他們軍隊中至今還大量裝備當年普奧戰爭時期的武器。重炮和機槍這些新式武器極度缺乏。”
“總體來說,我認為,奧匈帝國的戰鬥力連俄國的壹半都沒於。這樣弱小的隊友對於我們來說可不是好消息,總之,我認為,加強奧匈的軍隊力量,尤其是德意誌人軍隊中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王子說道。
“所以說妳的意思是主要加強奧匈帝國中德意誌人組成的軍隊戰鬥力?在增強戰鬥力的同時,也增強了戰時奧地利對整個帝國的控制力?”德皇皺了皺眉頭若有所思的說道。
威廉二世自從參與到軍政之後壹直被壹個噩夢所糾纏,那就是德國的兩線作戰問題,德國和奧匈的接近不僅僅是因為雙方的民族和歷史淵源,更重要的是要面對現實威脅,俄法之間的關系顯然更近,而德奧為了安全也就只能選擇靠攏。
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俄國的虛弱,即使在1戰爆發後,德國人也是認為法國比俄國更容易擊敗。雖然事實正好相反。而如果從純軍事角度來看,俄國經濟的崩潰和內部問題是導致俄國失敗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軍事上的損失並非不可承受。
所以,德皇現在壹直認為,德奧在面對俄法的時候是沒有優勢的。所以他繼續秉承對奧匈對巴爾幹的野心進行限制,以便讓俄國將精力放到遠東,借此達到消耗俄國的目的。而光消耗俄國人是不行的,還要增強自己的盟友!
“具體做法呢?除了裝備方面。”德皇問道。
“呵呵。”王子苦笑了壹下說道:“奧匈帝國的軍隊分成守備部隊和野戰部隊兩種,未來交戰,某些由少數民族組成的部隊其實並不能充分信任,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方面都是如此,所以他們只適合作為留守部隊,在工事之中遲滯和消耗俄國人。”
“而這些守備部隊中,匈牙利人戰鬥力還是比較高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作為反擊的主力。但是總體來說,除了德意誌之外的其它民族的軍團都是壹種防禦力量,想要靠他們打出多少成績,這個很難講。”
“所有德意誌人組成的部隊需要能和德軍進行無縫對接!我們使用壹樣規格的武器、補給、決策體系。他們將視為壹支穿著奧地利軍裝的德意誌軍團。火力增加是壹個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增加機動性,用來彌補德國野戰軍團人數的不足。如果真要是出現最糟糕的情況。我希望,巴伐利亞軍團和奧地利德意誌軍團可以抵禦東線的俄軍。”
“妳想對付俄國人?他們可是歐洲壓路機啊。”德皇若有所思的說道。“抽出壹個軍團用於防禦東普魯士,然後巴伐利亞軍團和奧匈軍團防禦中路和南路。這個想法恐怕和總參謀部的計劃有沖突啊,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