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回長安
大唐農聖 by 愛吃魚的胖子
2019-1-11 19:32
孫享福想不到武媚娘會眼淚婆娑的來為自己送行,要是她的小手能老實壹點,不往自己懷裏摸的話,他都險些相信這個小丫頭,也有可能和其它孩子壹樣,會對親近的大人有依賴和不舍。
“小丫頭,還想第三次從叔叔這裏偷東西麽。”
“呀,被孫叔叔發現了,可是,媚兒知道叔叔不會怪媚兒的啊!所以,能偷為什麽不偷呢!”
武媚娘絲毫沒有被抓了現行的覺悟,反而,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以萌萌噠的表情沖孫享福壹笑,化解了尷尬。
“妳就是個不知足的,想把這世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收歸己有,卻沒想過,這樣真的會得到快樂麽?人吶,往往得到的越多,被人覬覦的就越多,壹輩子防備別人,或與人爭鬥,會很不快樂的。”
孫享福說的有點多了,即便是武媚娘智慧遠超常人,也沒能壹下子聽懂他說的話,畢竟她的年齡擺在那裏。
看到她眼中的壹絲迷茫之色,孫享福將手伸進了自己的懷裏壹摸,笑道,“那咱們來看看妳沒有偷到的,究竟是什麽好東西。”
說著,孫享福將壹個自己整理編寫的壹本小冊子從懷裏拿了出來,武媚娘也正是看到他懷裏塞的鼓鼓的,才想去偷的。
“原本是本冊子啊!媚兒還以為是什麽新奇寶物呢!”
小孩子,終究是好奇貪玩的,有了跳棋和望遠鏡之後,武媚娘本能的以為孫享福身上還有類似的好東西,看到是壹本小冊子的時候,卻是露出了壹絲失望之色。
“孫叔叔今天就教給妳壹個道理,得不到的,未必都是好的,看上去不好的,它卻可能是個寶。這個冊子,是我近兩年編寫的,準備給農門子弟做教材的東西,白話文,字妳應該都認識,妳要是自己能將上面所寫的東西都學懂了,就算有資格成為我農門的核心弟子了,到時妳可以請妳爹爹把妳到長安去找我,妳爹爹會同意的。”
說罷,孫享福將小冊子鄭重的交到武媚娘的手中,又朝她身後不遠處的武士彟抱了壹拳示意,然後返身上馬。
武媚娘很想現場將冊子翻開來看看裏面寫的是什麽,卻又見到孫享福已經在馬上朝自己揮手,便舉著冊子,也向他揮手道別,最後,在壹陣馬蹄聲中,看著孫享福壹行人漸漸走遠。
孫享福留下的東西,已經算是科學種植的基礎篇了,也是農業教育走上科學道路之後的第壹篇正式教材的開頭部分。
大唐越是往後發展,對於種植技術的需求就會越大,就像荊襄之地的濕地種植產業,如果有幾個農門弟子水平的人作為指導,今年過渡壹年,明年就能形成壹定規模,但是實際情況是沒有,所以,它形成規模,開始爆發的時間,會往後推至少兩三年。
這種情況,在其它地方也會出現,所以,農門需要擴大,並且逐步走上社會,不然,就無法滿足這個社會對於農業的需求,從而讓更多的人手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去從事工商業,畢竟,百姓們主要消耗的,還是農作物產品。
孫享福很期待聰慧的武媚娘能給自己帶來壹些驚喜,就像期待李淳風能在數學上妳給他帶來驚喜壹樣,聰明人,不應該把智慧局限在歷史上那種狹窄的認知上,開創,開拓,才是對後人有意義的東西。
上元節趕路的好處就是,孫享福有機會可以看到好幾個城市過上元節的場景,貞觀四年是歷史上大唐的壹個重要轉折點,李世民在這壹年滅了突厥,四方宵小從此不敢覬覦李唐王朝。
而且,這壹年之後,大唐四處就開始風調雨順了,國家經濟也開始快速起飛,每年都有周邊蠻夷小國上貢稱臣,紛紛送本國學子到長安學習中土文化,讓華夏文明開始快速向全世界傳播。
不過,由於孫享福的到來,歷史來了個大變樣,大唐的國力更加強盛了,突厥在兩年前就滅掉了,大唐又進入了另外的壹個重要轉折點,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而且,吐蕃也有可能提前爆發與李唐的戰爭,這也算是壹場亞洲霸主的爭奪戰吧!
戰爭的表面形式,是士兵相互廝殺,但它的本質,其實是為政治服務的,大國之間開戰,打的往往是經濟,高句麗的底子很厚,註定了大唐在這裏會是壹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
吐蕃的底子薄些,歷史上的幾場戰役,都是壹波流。
而除了這兩只狼以外,還有壹群豺狗在旁邊叫囂,那便是吐谷渾和黨項各部了,孫享福才走到洛陽,便得知了長安那邊的壹些消息。
冶煉廠生產出來的第壹批軍事裝備,竟然被調往了姚州和鄯州的牛進達軍和李績軍,看來,李世民是想主動參合進吐谷渾與黨項各部的那場假打之中去,將戰場,擺在大唐本土之外,另外,實力變強了的他,已經不允許吐谷渾和黨項各部在他的臥榻之旁存在了。
到了洛陽之後,孫享福同樣選擇在溪村過夜休息,這裏,也將面臨壹次產業升級轉型,只靠農耕和養殖的話,他們的極限,也就到現在這個規模了,洛陽的交通比長安更加便利,輻射範圍更廣,此前孫享福給長孫無忌提了很多發展建議,他自己,當然也不會落下。
“村長,妳的意思,咱們要擴大雞鴨豬的種苗培育,以後,減少成苗養殖的規模?”
“沒錯,咱們自己,已經能夠吃上肉了,接下來,就得想辦法,讓全天下的百姓吃上肉,出售種苗比養殖成苗更加賺錢,省力,並且還能開辟配套產業,我希望,妳們未來,可以向運河能夠輻射到的所有州縣提供雞鴨豬苗,讓壹些想要合作的商人,或者個體戶,大規模的在妳們這裏進購種苗。然後,妳們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支持,可以采取收費的形式,還可以賣飼料給他們,或者,找飼料原材料產出比較大的地方,開設飼料分廠……”
產業壹旦鋪開,就會像壹張被不斷被加強編織的大網,會越來越細,越來越大,古人缺的,只是這種理念,真正勞作起來,他們或許比現代人還吃苦耐勞,因為,他們是窮怕了,餓怕了的壹代人。
王二牛並不是被點化壹下,就會變成智者的人,但是,他有壹個特點,就是完全按照孫享福交待的方法辦事,相信,等溪村的轉型逐漸形成的時候,孫享福只需要在報紙上刊登壹則廣告,就會有無數想要涉足養殖業的商人跑來溪村,找他合作。
而且,溪村雖然只有壹兩萬畝土地,但是,它的潛力遠遠不止這些,因為這兩年,他們已經累計到了壹定的財富,有了財富,就可以投資做項目,河南之地的小麥太多了,大多數人都是以面為主食,孫享福每次到溪村,都會忍不住多吃幾碗面條,這種味覺上的刺激,總讓他想起後世在鄭州下火車時,看到對面的那個巨大廣告牌。
方便面這個玩意,懂它的人,往往都活的比較深刻,而在這個時代,它卻完全是可以被當作壹種頂尖美食來看待的,開發出來,壹定是壹種暢銷商品,而面粉類可開發的零食其實太多了,給他們大致描述壹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將老百姓生產出來的這些越發不值錢的農產品,變的更加有價值,就是商業發達的好處。
孫享福到達長安的時候已經是正月二十二了,這壹天上午李世民特意召開了大朝會,主要議的就是使團出行的問題,孫享福沒有趕上朝會,他到長安城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在得知使團的隊伍,已經行至便橋的時候,他在府門前換了匹馬之後,就快速朝使團出行的方向追去,都沒有時間問候壹下家裏人,連送行都要追著送,也是沒誰了。
黃昏將至,便橋往西三十裏,便是使節團的駐紮地,即便是所有人都有駱駝,和馬匹代步,這支三四千人的隊伍,在有寬闊平整的水泥道路的關中,壹天的行進路程,也不過是壹百多裏,也就是說,他們即便是以這樣的速度,壹直不停的走,想到達到萬裏之外的西域,也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而實際上,可能要將近半年,從每年西域胡商到長安的時間,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趕路所需要的時間。
假定他們的返回時間是貞觀六年九月,定襄城的天下第壹運動大會舉行之前的話,那麽,他們真正在西域諸國活動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年,這段時間裏,他們需要談判敲定的項目,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可能會壹直處在比較忙碌的狀態中,孫享福對於使團的期許是比較大的,雖然通過壹些信件,與他們中間大多的自己人有過再三的交流叮囑,但他還是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親自過來送壹送。
“我就知道,孫都督,壹定會趕回來送我們的。”
營帳之外,馬周遠遠的朝大路上走來,他的身側,穿著壹身新式棉質官袍的孫二力緊跟著,孫享福成了第壹個從皇帝家臣轉換成朝臣的人物之後,他來做第二人就簡單的多了,現在,他也是使節團的主要官員之壹,李世民給了他正五品的農部郎中銜,與其它幾大部門的隨行官員壹樣,是僅次於使團正副二使的高級官員,有權力代表大唐,與西域諸國談判所有關於農業方面的事情。
而在孫二力之後,又有許多人從營帳裏跟了出來,除了與孫享福相熟的官員以外,大多是新晉的文工團成員,以李香蝶的和姚紅袖為首。